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图片在应用中的注意问题
通过前面几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对部编版历史教材中图片的分类、特点、应用的意义、原则和应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前面几章内容的基础之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在实践过程中观摩经验丰富老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科学使用历史图片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人说:“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特定的时空中创造了灿烂文明,这些文明总是会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表达,寄托着人类丰富的审美追求。”在实际的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时代的美。例如可以让学从大汶口遗址与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白陶鬻与黑陶高脚杯和从商周堆里出土的青铜器中领略当时制作工艺之精美,从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感受他作品中的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之美。这些都是保存至今的艺术瑰宝,这些作品都是当时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当时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图片中的美育要素。例如在讲授《近现代科学与文化》这一课时,课文中有一幅梵高的《向日葵》的图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表对这幅画的观点,最后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来表达他对生活的赞美,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此外部编版历史教材上还有大量的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绘画和书法作品等。八年级上册第26课中齐白石的作品《虾》、九年级上册中的《蒙娜丽莎》这类绘画和书法作品见证了我国和世界艺术的发展历史,同时表现了不同朝代和不同国家的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表达。这些绘画和书法作品凝结了古代艺术家的心血,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们通过欣赏这些有名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可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学生在欣赏这些优美的绘画和书法、和雕塑等作品的过程中自己的审美能力会逐步得到提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表象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表象的形成有多种途径,如教师的语言、教科书的文字等。”但是学生要想从教师的语言描述和教材文字的表述中获得鲜明的历史表象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借助历史图片解决这一困难。首先,历史图片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该事物的历史表象。丰富历史表象的获得可以促进历史想象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课时,教材上讲到唐朝农业在农业技术方面不断改进,发明了新的工具“曲辕犁”和“简车”。但是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想象它们的样子。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它们的示意图,学生通过直接观察这两幅图片可以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同时可以想象当时人们使用它们时的场景,有利于他们掌握这部分知识。其次,部分绘画作品也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例如学生通过部编版七年级第9课“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可以获得关于当时宋代城市商业贸易兴旺的景象,通过第15课“明代《抗倭图卷》(局部)”可以获得当时明朝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学生通过这些绘画作品可以对所学内容产生直观的感受。再次,“历史事件情节图是进行历史重现的重要依据,能够表现出鲜明生动的景象”。例如学生在看宋代《耕获图》时,可以看到这幅图上有人在耕地,有人在收获庄稼,有人在灌溉田地。因此学生可以了解宋代农业耕种的一些情况。第7课中的“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图等反映了相关的政治、军事等事件发生时的情景。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有所学知识有关的历史表象。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由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理论思维相结合的,以时间和地点为主线,,通过史料中介逐步认识客体发展规律,不断揭示历史本质,朝着认识终极目标永无休止前进的特种思维”。历史思维能力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等,这不仅是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李稚勇在他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进行史料教学,有利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历史方法的习得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效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而历史图片作为一种史料也具备以上作用。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历史图片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授查看历史图片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历史图片,最后是将从图片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概括。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历史图片的过程中观察力得到了培养,加上同样性质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和地理位置不同,例如在学习宋代海上贸易的时候,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宋代海外贸易图”的时候,同时向学生展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那么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这两幅图的时候,可以从宋代和汉代海上贸易路线的长短、到达的国家和地区等方面得出,宋代的海上贸易比汉代的路线更长,范围更广泛。通过类似这样的例子,不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知识的能力。
在学生分析和比较历史图片和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记忆和理解这部分知识,否则得出来的结论就是错误的。那么学生面对中国在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发生的浩如烟海的知识怎么进行记忆呢?经过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在记忆时相比较于文字等符号的接受程度,以图片为载体的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在记忆中保持得更久长,印象也深刻。所以说学生在观察、分析教材图片的过程中,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教师合理运用教材图片可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材图片,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释】
[1]黄牧航.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历史教学,2001(9).
[2]李新潮.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1.
[3]冯春艳.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
[4]杨金铎.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