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与思考

五、创新与思考

(一)请你来参与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片段:教师为了让学生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加深他们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的认识,引导学生结合所查到的相关资料思考几个问题:①哪个小组能在5分钟之内,将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②为什么顽固派不执行变法措施?③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④戊戌政变之后,谭嗣同为什么不逃走,反而在就义时说自己死得其所?

请你根据这位教师的做法,想象一下,这节课的大致流程应该是怎样的?你认为他的这种教学方式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请你来支招

学习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时,学生就教材中“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征发大批人力修缮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这段叙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一是说长城的修建对秦朝巩固边防,维护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二是说长城的修建是一种消极的退让与防守。两种观点争执不下……面对课堂上出现的这种场面,这位教师应该怎样继续进行他的教学过程?现请你结合实际来给出你认为最为可行的方法或策略。

(三)请你来点评

这是三个课堂教学案例的片段,请你根据本章的相关内容,说说它们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诠释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的,并对其进行简要的点评。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一课主要通过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建交等史实来表述,社会主义建设在20年艰苦曲折的探索过程中,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升,开始走向世界舞台。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的要求,对联合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代初的状况进行了大致介绍,也简单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背景,在此基础上,他就建议同学们根据他们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再结合课本的相关内容及练习册中的小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演情景剧,来再现中国重返联合国一幕。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拿破仑的活动来评价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在历史上的作用。教师考虑到学生对于拿破仑比较感兴趣,也通过影视、书刊知道一些有关他的资料,所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加强前后联系:结合相关资料、拿破仑的典型事件、所说的名言。于是课堂上学生分别就拿破仑出道(炮兵上尉)、扬名(第一执政)、经典(政治上的法典、军事上的战役、开辟了一个时代)、退出(滑铁卢战役)四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

学习《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一课,教师首先结合刚刚结束的中日女排对抗赛“中国大胜日本,但当时日本导演不给切换中国队庆祝胜利的场面”谈起这个民族,即便如此,他们善于学习别的民族的长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结合引言直接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理解明治维新,在讲课时设置三个具有探究式的问题:①你从幕府统治的危机中得出了什么结论?②从幕府统治到明治维新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在近代的中国有吗?③你怎么看明治维新所起到的作用?之后教师又一边启发学生、一边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将明治维新的措施绘成表格,逐条分析。最后通过共同探讨,得出较为全面、正确的结论。

【注释】

[1]李玉梅.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0):218—219.

[2]赵苓岑.布朗肖中性批判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20.

[3]陈玉婷.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4]冉磊.历史人物教学与初中学生人格培养路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