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多角度辩证解释历史培养目标
(一)初中阶段多角度辩证解释历史培养目标的内容分层
依据“多角度辩证解释历史”的内涵界定,根据初中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与实际,将这一目标再做细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辨别一段文字是否是对历史的解释,也就是要能够辨别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其次,要求能够区分对历史解释的视角,也就是要能理解某些解释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解释;最后,要求能够多角度辩证地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也就是能够自己搜集、整理、辨析史料,并从多种视角出发辩证地分析问题,进而解释该历史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层层递进地帮助初中学生学会多角度辩证解释历史,也为落实高中历史中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二)初中阶段多角度辩证解释历史培养目标的年级分层
在初中阶段,针对每个年级学生发展状态的差异,可以对“多角度辩证解释历史”目标加以分层,使其与学生的发展相对应。七年级学生首先要能够辨别对历史的解释,到八年级时应能完全掌握。能够区分历史解释的异同,能力要求高一些,可以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后期开始渗透,一直到八年级结束,让学生从模仿到迁移,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掌握技能。能够辩证分析已有历史结论,涉及能力的运用,是对初中阶段学生在此方面的最高要求,可以从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渗透,由一开始的教师示范,即教师提供材料、提供视角、提供辩证分析思路,带领学生得出结论;逐步发展到学生尝试,即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自主思考、寻找视角尝试做辩证分析;最后达成学生自主运用,即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辨析材料,寻找视角对历史事件、任务、文明成果等做辩证分析,进而解释已有的历史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一种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从知道到理解再到运用,从示范到模仿再到迁移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会多角度辩证分析问题。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历史思维,他们可以“通过历史思维能力这一素养来再认历史事实,再现历史语境,解释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发展,评价历史客体”。而多角度辩证解释历史是基于对历史客体的分析来进行解释,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学生拥有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养成一种发展的思辨的历史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