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合理创设学习情境,搭建学生参与的平台

一、怎样合理创设学习情境,搭建学生参与的平台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互教互学的新型平等关系,要求教师应由先前的知识权威者、挑战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援和服务,创设“沟通”与“合作”的平台。

案例8:如在学习《寻访丝绸之路》一课时,某教师完全以学生的合作者和这次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身份出现:课前,教师将活动的具体要求、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和运用的方式方法等,向学生们做了介绍,并说明这次学习活动由学生们自己来主持、运作。在寻访过程中,学生不仅提供了翔实的文字资料,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精美的图片,并将丝绸之路上的风景名胜有选择地进行了推荐,以“重点区域扫描”的形式体现了出来。更可贵的是他们在短时间内能做到合理分工、共同探讨,将全班同学收集到的资料综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最后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活动课的准备过程。这让我们感受到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他们搭建学习活动的平台,确实很有必要。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搭建学习活动的理想平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体验型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无疑是让他们真正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的最恰当的方式。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限度地让他们的新旧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案例9:在讲(《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时,因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半坡、河姆渡聚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要求学生能够简述以此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由于知识零碎、趣味性不强,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主要是采用通俗性的语言,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加强前后联系:首先,与学生一起回忆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的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由此启发学生,“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那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先民们,他们又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这样,学生自然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进入新的学习内容。其次,在指导学生观察“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之后,让他们分别阅读两目的相关文字,自己总结出半坡、河姆渡聚落居民在“吃、住、用”这三个方面的情况。(两目分别进行,然后归纳)这样做有以下四点好处:①这三个方面是他们感兴趣的,他们也乐于此;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获取相应的历史信息;③锻炼了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④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最后,根据半坡、河姆渡聚落二史实,进行分析,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得出其本质特征,再结合“每课一得”,进而体会原始农耕文化的内涵。

(二)借助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国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识图,从“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中,了解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交往、中西之间的交流。所以在讲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本课提供的丰富的图片及涉及的相关内容等介绍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直观。

案例10:如介绍汉与匈奴关系时,出示“单于和亲”瓦当,这是两个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历史实物见证;“昭君出塞图”配上翦伯赞的诗:“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如何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样图文并茂,加深学生对这一史实的认识;就“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找出西城的大致地理范围、出发点、最远点,所经主要地区、主要山脉,然后连接成线,这样既能形成对路线的印象,又能逐步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内容丰富多彩,但由于历史过去性的特点,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仅靠语言叙述感知,有的会很困难,能牵动情感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都搬上银幕,也有大量的文献纪录片,我们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节选片段。

案例11:如在讲(《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一课时,有位教师,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一些三国故事做成简单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在讲“中华诸姓的来历”时,教师将班级所有的姓氏的来历都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了出来,不仅使历史课更加形象具体,又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从而理解历史概念、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历史形成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