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障人格
2025年11月27日
三、保障人格
历史学科同其他的学科一样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任务,因而在历史教育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把握历史学科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4]。如通过有关中外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事迹介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胸怀坦荡、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培养他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勇气;通过学习中外历史,了解世界各地的文明是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善于吸收外来先进事物的民族才能不断进步,永葆活力,使学生树立放眼世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通过学习和继承中外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使学生初步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追求真理精神、科学创新精神、民主平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做出自己应有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案例19: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教师以《毛泽东诗词·长征》导入新课,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合理的发展。另外,历史学科应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团活动、文艺会演、演讲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等等,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踏上社会,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社会,从中逐步调节学生的心理能力、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等等都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