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方法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然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二)提高历史知识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1.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在开始上课的前10分钟,他们的注意力多停留在上一节课的某些内容或课间活动的某些事情上,需要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对新课的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2.改变课堂教学程式,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创造动机

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见解(观点、结论)提出疑问,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策源地。

3.以图激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鉴赏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我们现行的历史课本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板块,如“动脑筋”“议一议”“比一比”“找一找”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尤其是现行历史教材大量使用插图,图文并茂,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它包含了许多文字所不能表达的信息,成了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既可以具体、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4.扩大信息输入的容量,加强思维“能源补给”

我们历史教师要针对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及创造个性,善于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加强信息量的补充,使学生在丰富的信息中,活跃思维,诱发创新。由于历史课中的材料解忻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知识、方法、思维的含量较高,且在有效信息的取舍中,需要一定强度的思维质量。因此,我们要加大材料的容量,既能促进学生实弹、实战能力,也能刺激发学生创造潜意识的觉醒。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科间的彼此渗透,如政治、地理、语文、美术及有关自然学科加强学科横向系统的联结,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借鉴,加大信息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传统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要做到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有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从而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