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时空联系中理性思维的能力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简而言之,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素养中有理性思维的要点,其重点在于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强调了学习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求知的态度,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具体到历史的学习与研究,理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旨在帮助学习者基于客观的视角去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与思想,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影响与作用,归纳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征与趋势等。基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基于在时空联系中考察历史事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本质体现,教师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以培养时空联系的观念与方法为切入点,以达成培养置于时空联系中理性思维能力的目标。
培养学生置于时空联系中理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例如统编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册)》中《古代埃及》一课由“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三目组成,分别从地理环境科技、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勾勒出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概况。本课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归纳出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征,客观、准确地认识古埃及文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古代埃及”这一时间与空间的联系入手,从“古代”来审视“埃及”文明,从“埃及”文明来理解“古代”的内涵。由此学生可以发现,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尼罗河流域,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但尼罗河只为古埃及文明的产生提供了自然地理条件,古埃及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观察中,逐渐掌握了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并能够利用这一条件开展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因此,在“尼罗河的赠礼”之下,隐含的是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古埃及人民才是古埃及文明的真正创造者。这一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了历史的本体知识,也将培养学生置于时空联系中理性思维的能力渗透其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客观、准确地认识古埃及文明,也对客观、全面地认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又如,在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中《北宋的政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和“强干弱枝”的表现,与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武将篡权频发、民众渴望安定的时代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文轻武”政策实施的原因,还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在宋朝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为学生之后学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内容打好了基础,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可见,在时空联系中学习与研究历史不仅有助于客观地观察史事、分析史事,更有助于培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贯通古今的智慧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时空联系的框架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历史心存“温情与敬意”。因此,切实落实置于时空联系中理性思维观念与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逐步习得学科关键能力,形成与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