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当然,笔者在撰写期间,只是选取了初中历史七至九年级的课程中,最具学科特色和内容特色的一些课程进行多样性导入方案的实验及分析。未能对初中三个年级的所有课程都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和实践。对于案例选取的全面性原则来说,还显得明显不够。在今后的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中,笔者将立足于初中历史更广泛领域的课程内容,尽可能地覆盖全部课程,充分地进行多样性课堂导入方案的实践与研究。
另外,此次选取的实践课题的研究对象分别为普通初中学校里学习水平和能力相对较高的两个被测班级学生。那么,多样性课堂导入方案的实践在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存在厌学情绪的学困生班级里是否适用,笔者尚未进行科学实验,也未积累相应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成果的数据统计。特别是,对于多样性课堂导入环节所设置的种种活动内容,学困生群体能否具备充分的能力完成任务,是否会因为在活动过程中遭遇挫折反而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笔者同样没有经过实践证明,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数据分析,成为本书撰写的一个遗憾之处。
最后,受到教学环境、师资和教学软硬件的影响,此项研究中仍有一些导入方案的设计思路和构想未能真正用于实践的部分。笔者同样觉得非常遗憾。在未来的研究中,力争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满足课堂学习的需要,创造更多更广阔的学习环境,服务于课程改革的要求,创造出更新颖、更合理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案服务于研究实践,取得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注释】
[1]彭文英.大学生社会心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2]全于珠.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3]郝婷婷.恩斯特·卡西尔符号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4]曹勇.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1.
[5]胡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