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提出背景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的提出背景

(一)解读新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教育部于2011年修订并出版了新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该文件在充分总结和展现新课程改革中所建立的教有教学理念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要求,对初中历史学科中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希望。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上都对每位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方向。

结合时代背景及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要求,比较200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最新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教育教学体制也在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革。新标准的出台,不仅保留有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所应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的细化要求和指导思想,更进一步在增加历史课程的开放性与创新性方面留给广大教师更多的思考与实践的空间。其具体变化体现如下。

1.新标准要求历史教学更贴近时代发展要求

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追述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展示人类发展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基本进程。而面对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也应该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2.新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强调育人为本,因材施教

在200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于“育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并未给出明确的要求,而在新标准中则明确要求历史课程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充分体现出教育体制改革对历史教学发展所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与指导。

3.新标准更加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就曾提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倡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历史课堂充分展示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参与性越来越成为历史教师组织教学所首要考虑和实践的教学目标。从关注部分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的转变,将对教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部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难点。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不仅新版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两年来国家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教学法规文件同样展示出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新想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已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这就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创新指出了明确方向。

例如在天津地区,初中历史教学服务于全市实施的初中生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查工作。从宏观上看,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本着让每个学生通过三年的历史课学习,掌握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形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历史观点和思维方式,最终顺利地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而近期出台和刊发的教育改革法律法规文件则是在理论层面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细化的要求和指导,这对历史教师从微观上把握每一节历史课的设计与实施的方向和原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成为笔者撰写本章节的重要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