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历经种种风险,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在这13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解决前进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集中概括和体现。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理论重要的程度,决定于它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就是着眼于时代大背景,联系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围绕跨入21世纪的新的历史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的过程。
1989年7月,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和党自身的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出任何怀疑、削弱、否定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的观点与做法都是错误的。这对当时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在改革和建设中的战斗力,党必须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98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三讲”教育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得到巩固和发展。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党建工作时,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说:“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也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纲领。同年5月14日,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系统总结了党80年来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深入论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指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