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富有想像力的答案。它不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而且在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共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①“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避免了武力统一和“一国一制”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因而是一个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我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也需要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而我国解决台港澳问题,不可避免地会牵涉到美国、英国、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实行“一国两制”,充分照顾了有关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能够接受,避免了在彼此关系中留下隐患。香港被英国统治了一个半世纪,英国在香港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美国、日本、西欧等在那里有大量的投资。中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的办法要使中国、英国和香港三方都能接受。“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就做不到三方面都接受。勉强接受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即使不发生武力冲突,香港也将成为一个萧条的香港,后遗症很多的香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香港。”[8]所以,就香港问题而言,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澳门的问题也与香港类似。以“一国两制”方案统一祖国,既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尊重了港澳台地区人民习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而一个稳定繁荣的港澳台地区,将来也是中国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重要阵地,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窗口。
②“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组织形式长期存在的认识。
列宁在探索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曾经提出要对外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对内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一国两制”构想进一步把“利用资本主义”扩展到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存在几个资本主义地区并长期不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③“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现在,把它用于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创造。邓小平说:“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9]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
④“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当今世界,存在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经常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中国一贯主张国际争端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解决,反对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此就需要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办法。“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邓小平说:“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10]“这件事情会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应,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11]正因为如此,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一个最佳办法,是邓小平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