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而加强我们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反复告诫全党,一定要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以正确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那么,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将是不可想象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谈不上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2]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继续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推动全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旗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2000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党掀起学习、研究、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才使中国共产党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现在,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和党的自身状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趋势不断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党内看,面对国际国内思想政治领域的严峻斗争和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的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致在重大问题上是非不清,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面对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大背景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有的甚至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坚持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同时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力度,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走在时代前列,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
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在全党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党作出表率。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三个代表”作为衡量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积极调整,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国际局势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而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