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此,明确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九大任务: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就是运用丰富的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作为一种制度,是同法制和人权联系在一起的。民主是通过制度和法制来实现的,而民主的实质是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即人权。民主、法制和人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真正的民主不能离开法制,也不能离开人权。为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又是通过法制来实现的,或者说,法制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就人类发展进程而言,民主和法制是不可分离的。民主是在法制化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法制则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不断巩固的。离开法制就没有民主,同样,离开民主也就没有法制,二者相辅相成。邓小平反复强调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突出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要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此同时,要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
③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要看到,我们党所面临的社会条件、党所处的社会地位、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第二,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第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第四,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体履行职能。第五,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它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④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正确的决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只有决策正确,才能确保我们成功和有效地开展工作。而正确的决策是和科学的决策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进一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各级决策机关必须健全形成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能够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制度,建立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共识制度和听证制度,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从制度上和体制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都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要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按照精简、统一和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使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更规范,机构设置更合理,人员结构更优化,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机构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依照政事公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诉讼程序,保证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维护法律的尊严。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行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
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建立健全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实行党政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改革和完善干部双重管理体制。打破选任干部上的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权力制约主要是处理横向权力实体之间的关系,权力监督既要处理横向权力实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处理纵向权力实体之间的关系。要通过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权力监督机制,真正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扩大权力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权力的监督形式是多方面的,要发挥各种监督和制约形式的作用,包括组织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⑨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稳定,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加强政法工作,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