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经历了深化改革开放和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考验,提高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了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的路线,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大变化,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对策。面向21世纪,江泽民提出了中国要完成的三大任务和“新三步走”战略;2001年“七一”讲话系统、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三个代表”的新要求,形成了中国在新世纪发展的新思路。
十三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过去的十三年里,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邓小平同志逝世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为贯彻十五大精神,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农业和农村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制定“十五”计划、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十三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和全心全意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相结合,坚决贯彻并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概括,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从而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增添了宝贵的新内容。例如,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新概括;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关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新概括;关于“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新概括;关于实施科教兴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概括;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思路;关于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新概括;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新概括;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新概括;特别是关于“三个代表”的新概括,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所作出的重大的理论创新。
十三年来,全党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我们党和我国人民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