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发展要善于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表明,现代化是一个依靠科技创新,不断使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动态历史发展过程。在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迈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强大推动力量。要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此,必须“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江泽民强调:“经济建设是我们一切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社会主义优越性就会丧失最根本的经济源泉。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动摇和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25]我国近代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地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的腰杆子才能更硬,我们在国际上说话才更有分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必须把中国发展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进;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1994年3月11日,江泽民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26]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善于把深化改革的睿智和勇气、加快发展的方略和信心同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密切结合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1995年9月,江泽民提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思想。他说:“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27]

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最具有群众基础、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拥护的事业。因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重要。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28]只要我们放手发动群众,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善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就不愁发展没有新思路,改革没有新突破,开放没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没有新举措。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恰恰是为了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