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扩大内需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在此之前,江泽民曾指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质上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主题。”“以国内需求为主促进经济发展,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30]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加快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各方面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国内市场广阔,是我国最大的优势。只有实行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才能使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才能使经济增长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以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标志,我国基本摆脱了短缺型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加入WTO,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抗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
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要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要继续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的良好态势。落实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还要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江泽民非常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十分赞同邓小平关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观点,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3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如果消费需求上不去,投资也难以发挥效益。目前我国出现的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是在我国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不同于发达国家。某些产品和生产能力的过剩是一种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现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继续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宽消费领域;同时,保持投资较快增长,拓宽社会投资和企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