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

1.走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从打破西方国家的贸易制裁、经济增长重新步入快车道,到有效治理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再到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克服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我国经济总量年平均增长9.3%,并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充分证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顺利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正确路子,提高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邓小平在提出“台阶式”发展思想时,就强调必须把握好速度问题。他说,快是有条件的,要讲效益、讲质量。快,必须是没有水分的,要老老实实地计算,这样的速度才过硬。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思想,指出:我们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要赶上发达国家,就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这种速度,要建立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速度,经济搞不上去。但是忽视效益的速度,会造成浪费,增加经济发展的困难,而且也不能持久。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总体上走的是一条高投入低产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的发展道路。这与我国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稳定都是不相协调的。增长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不仅要有经济的增长作为基础,同时它还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平的进一步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有几次大的波动起伏,但总体来看速度比较快,问题主要发生在效益不高上。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增长居世界首位,但分配不公等不稳定因素在滋长,增长与发展并不同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提出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想,强调要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同志仍要不断提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大意义的认识,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种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