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1.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始终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我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其内部构成、文化技术素质、思想观念、劳动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先进性和历史地位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一些工人群众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下岗失业,这同样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和历史使命,也没有改变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必须始终坚持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维护和加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在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统一起来,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处理好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一方面,要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舆论、行政等各种手段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保证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在广大职工中经常进行工人优良传统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科学技术技能、管理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广大农民要求改变自身状况的愿望十分强烈,表现出了可贵的创业愿望、改革能力和首创精神。农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走在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繁荣了城乡经济。农村改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带动了我国社会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民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在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均有着许多新的时代特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愿意接受新生事物,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科技兴农和合法致富的新路子,是具有市场意识、科技观念、经济头脑、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充满希望的新型农民。同时,农民中涌现出了大批走南闯北的专业户、个体户,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人,进城打工的劳动者,他们是城市建设的新军,是工人阶级的新的组成部分,是城乡交流和结合的“使者”。农村所发生的这些历史性变化,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依靠农民始终是我们党的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当前,为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最主要的就是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一系列改善农业环境的基本政策,保障农民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要依靠科技兴农,提高农业整体水平。要积极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增强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主人翁观念。工农联盟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们,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主要担当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产业。在我国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知识分子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决定性影响。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而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国际范围内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优势,谁就占据了新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要用20年时间,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关键。中华民族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的基础在教育。科学技术的每一个进步,教育事业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努力。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及其现实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充分依靠知识分子,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要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提高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资力度,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从各方面为知识分子施展才能提供广阔舞台和良好环境。二是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和保护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三是知识分子本身要努力钻研业务、钻研技术,出第一流的成果,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科学事业献身,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赢得社会的承认;同时,知识分子也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