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只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正是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及其领导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21世纪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条件与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一百多年前相比,与列宁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八十多年前相比,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既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同时又呼唤着理论上的新概括为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指导。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也只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使用了“发展要求”、“前进方向”的表述,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客观实际反映的人们的思想也必须随之不断变化。无论是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还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永葆其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使自己的指导思想、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与不断变化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不断地推进理论、纲领和实践的发展,就必然要求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先进性和创造力是一个政党能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是它能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党的先进性贯穿于执政党建设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不仅体现在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理论、党的纲领上,更体现在它推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上。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不可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最新成果,又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最新要求。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创新意义,掌握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武装,发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使全党思想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

我们干的是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入21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对于别国的经验,我们又不能照搬照抄。无论是照搬本本,还是固守过去的经验、照搬别人的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也都不能统一思想。我们只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才能使全党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新观点、新决策达成共识,才能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而且,党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问题,要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尤其需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