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中一些反映特定时代的特定情况、特殊条件的原理、观点随着时代、情况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和发展。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的展开和认识的深化而改变原来不完全或不正确的认识。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要从当地的客观实际出发,因地而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19世纪4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总结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并吸收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出发,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从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俄国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正确办法,多次承认“现实生活证明我们错了”。于是,便更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观念,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指出: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丰富、修正和补充,理论要通过实践来赋予活力。在列宁主持下召开的俄共十大,决定党内由“战斗命令制”改为实行“工人民主制”,并指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否认能找到一种绝对正确的、对革命进程中的一切阶段都适应的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这种形式和工作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历史环境的特点。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在时代、形势已发生剧烈而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成为区分真马克思主义与假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指出:“这是因为这些主观主义者自称为‘国际路线’,穿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是假马克思主义。”他还进一步指出:“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而,他能够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努力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多次强调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2]实际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袖人物,邓小平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认识的发展,从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确定,再到国家内政外交的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胆识和思想境界。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为我们作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江泽民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树立了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榜样。江泽民强调:“学习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又要通过实践使它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采取的就是这种态度。”[13]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庄严宣布:“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14]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广泛研究和批判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超越了前人的学说,创立了科学的思想体系;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精神,联系党的全部历史,在全面、科学地总结13年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又一个伟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