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战略步骤

1.“三步走”战略步骤

早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的经验,提出了“三步走”战略设想:“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〇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1]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按照邓小平的构想,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完整地表达为: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至此,标志着“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确立。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我们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第二步战略目标也已顺利实现,第三步目标的时间跨度较长,大约五十年。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我们党在第一步战略目标实现之后即着手研究跨世纪发展问题。因此,“三步走”发展战略又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进展,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个阶段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了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展望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后来所说的“新三步走”战略。

现在,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这种形势下,党的十六大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新世纪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