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

3.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中,谁在知识和科技上占有优势,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既为我们提供了利用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地位。为了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不断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①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技的进步靠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离不开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同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证。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发展教育事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在全社会提倡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要认真贯彻和执行《教师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依法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使教师职业成为最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要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要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②加速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与能力的集中反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1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自古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与发展,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与进步,都依赖于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及其广泛应用。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愈加紧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是事关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进步和创新道路。要贯彻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经济建设必须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才能蓬勃而持续地发展,也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科技进步必须更加自觉地面向经济建设,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和首要目标,为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贡献智慧和力量。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成果,同时必须始终突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避免受制于人,也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实力和抗御各种风险冲击的能力。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激励机制。

③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四个方面。其中,科学知识是基础,没有科学知识,就不能形成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灵魂。有了一些科学知识,不等于就有了坚定的科学精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为指导,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磨练,才能真正树立起科学精神。科学素质的高低,对人们利用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生产力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与迷信、知识与愚昧的斗争仍未停止,一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死灰复燃。要把科普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④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加强,各学科的综合化趋势日益深入。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考,作出科学的理论回答,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