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体小康社会的现状
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和国民经济的新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160元增长到2000年的62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90元增长到2253元;国家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社会保障支出,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城市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人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商品供应更加充足,市场更加繁荣,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千百年来困扰着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根本解决,世世代代关于小康生活的梦想,今天成为现实。但是,基本实现小康并不等于完全实现小康,总体实现小康并不等于所有地区及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实现小康。既然我们是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发展,就必须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小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低水平的小康。小康是从温饱到现代化之间长达几十年的发展阶段,小康水平还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现在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同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比,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收入来说,还属于世界中下等国家水平。
②不全面的小康。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农村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有将近2000万人的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更多的人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水平。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更多的是就人们的经济生活而言的。
③不平衡的小康。这种不平衡体现在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之间经济差距的客观存在,而且呈扩大趋势。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工人和农民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以及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并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在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诸多方面,以及小康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进展状况和达到的水平是不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