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昆中药公司是“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于2014年11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云南省第一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药文化项目。
一、项目概况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源于1381年,传承640多年,由昆中药公司传承发展的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地区的传统中药文化。它包括“厚德”“精工”“毋减”的药德药道、独树一帜的产品体系、口口相传的造药技艺、“舒清养”治未病的中药养生理念、严谨苛刻的“师带徒”制度、82家老字号药铺和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等7项文化内涵,是云南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植根于兰茂《滇南本草》等传统医药典籍和云南丰富的中药材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彝族、苗族、壮族等民族医药众家之长,坚守“大药厚德”“选材精当”“精工修合丸散膏丹,遵法炮制生熟饮片”的制药信念,传承弘扬“毋减毋糙修精品,勤心勤力志康宁”的厂训和企业精神,创造了“舒肝散”“舒肝颗粒”“参苓健脾胃颗粒”“小儿救急丹”“阮氏上清丸”“翟玉六止咳丸”“郑氏女金丹”“桑菊银翘散”“清肺化痰丸”等一大批昆中药传统中药,其配方独特、疗效显著,深受广大用户喜爱。许多中成药已载入国家药品标准,在促进人类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的影响遍及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用传统工艺及技能生产的中成药具有云南地方特色和疗效优势。
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来,“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的保护单位昆中药严格履行承诺,实施《昆中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年(2012—2022)保护规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健全了“师带徒”制度,生产传承能力得到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引领作用凸显;抢救性记录了老药工技艺,搜集整理了一批珍贵的非遗档案文献,“中华老字号”文化和品牌得到整理和利用,提高了药品的文化内涵和美誉度;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非遗保护队伍,开发了一批非遗作品,积极传播非遗技艺,扩大了非遗产品的受众人群。2018年1月30—31日,非遗电视纪录片《如意花开云之南》(15分钟)在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匠心》栏目播出,传播了药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遗传承人纪录片《丸心:一脉相传六百年》(10分钟),讲述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元昆对药艺的坚守与创新,弘扬了“大药厚德,恫瘝在抱”的企业使命。
2019年11月,位于马金铺新厂区的昆中药博物馆(含非遗体验馆)试开馆,开始接待参观者。全馆由展馆(240平方米)和非遗体验区(280平方米)两区组成。昆中药博物馆成为展示“中华老字号”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2019年12月,全面介绍“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的图书《老号话非遗:国家非遗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的传承》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非遗品牌为更多人所熟知。
经过数年的实施,原规划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有的甚至超出预期。在2019年国家级非遗保护执行情况检查验收中,“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保护被评定为合格,昆中药公司继续作为该项目的保护单位。
昆中药2016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公布为云南省非遗传承保护基地,2017年获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大众传播团体杰出贡献奖”,2018年入选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昆中药公司“挖掘非遗档案,传播中药文化”案例,被国家档案局评为2019年全国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一等奖,受到表彰;2020年公布为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非遗保护是一项新的事业。长期以来,中医药非遗保护尊崇技术、工艺和做工匠人的社会氛围还有待提高;缺乏适合中医药自身传承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体制机制;经典名方和习用技艺的保障措施单一;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制药工艺更新滞后;传统中医药文化式微,挖掘、整理、研究、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制度保障有待健全;中医药非遗保护基础薄弱。因此,非遗保护工作面临极大困难。
与单一制剂的项目相比,“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是一个综合性项目,涉及非遗产品99个。其中,云南省防疫专家组推荐的新冠肺炎防控用药19个、国家基本药物13个。因此,涵盖的学科多,调查与研究的周期长,整理与创作科学、易懂的中医药非遗读物不易,且“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产品绝大部分为非处方药,普及其科学知识的任务重。历史上的制剂标准文献、档案照片等史料未能有效整理利用,有待发挥应有的文化价值。2013—2015年,昆中药组织专业人员搜集、整理过“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止咳丸等83个产品资料,开展合理用药研究,为产品推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应加以深入整理和研究。广大患者和人民群众的中医药需求不断增长,亟待加大中医药非遗自我药疗知识等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力度。
二、非遗技艺整理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大传统医药保护传承发展力度,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0年8月26日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申报工作的预通知》,把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列为年度重点项目,给予保护补助经费的支持。其重点支持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支持范围包括开展传承活动、理论及技艺研究、人才培养、展示推广等;补助经费由项目保护单位直接登录平台申报。
昆中药公司以国家非遗重点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理论与技艺抢救性记录史料的整理、研究和出版为目标,提交了《重点项目保护补助经费申报书》,按时申报。经过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批,于2021年1月获得文化和旅游部核准,国务院批准,提前下达补助资金给予资助。省市财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及时下达了专项资金。
接到补助资金通知后,为落实《重点项目保护补助经费申报书》计划,昆中药公司成立了非遗保护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实施中的有关事宜。保护领导小组设由中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产品专家团,分工承担品种的资料挖掘、整理与研究,撰写初稿。
经过两年紧张的整理,如期完成计划,本项目形成了《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治瘟运用》等5本图书。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治瘟运用》:记述“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防疫史、防疫药品、防疫贡献等内容。防疫史,以昆明为主扩大到云南中医药防疫史,分别记述明清时期、近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3个时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经验。防疫药品,分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药品,共有26个品种。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资料,记述其临床应用和药理毒理的作用。古今结合,为当前的新冠肺炎防治或未来的传染病防治提供借鉴。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使用手册》:在前期合理用药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以99个传统中成药为重点,包括参苓健脾胃颗粒等现代剂型在内的140多个产品(含不同规格)的基础数据。根据《方剂学》,分为内科类、妇科类、儿科类、鼻科类、咽喉口腔科类、骨伤科类和皮肤科类共7科。其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内科类又分为解表剂、和解剂、清热剂、表里双解剂、祛风剂、祛湿剂、蠲痹通络剂、祛痰剂、止咳平喘剂、消导剂、温里剂、理气剂、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安神剂和驱虫剂共17类。每个制剂除转录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外,考证、整理了处方的来源与出处,简述了药品质量标准与生产的沿革,以及品种保护和品牌事迹,以便于读者了解中医药在产业化、现代化中日新月异的进步。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档案图册》:从企业档案中,精选反映“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的历史图片200多幅,以图为主、文字为辅,通俗易懂地介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该书分制剂文化、精品文化、师徒文化、精神文化、老字号文化、勤勉文化和养生文化共7章。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文化的见证物,透过这些档案,记录“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7种文化样式,呈现其从家庭手工作坊到半机械化、机械化,再到现代智能制造所取得的跨越式变化和丰硕成果,展现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和文化特色。
《昆明81种成药配方目录》校注本:原本是1954年3月经昆明市人民政府卫生局审查合格,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药商业同业公会印行的《国药八十一种成药配方目录》,“作为配合成药之标准”。1956年,昆明中药材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公私合营昆明市中药材加工厂(昆中药公司的前身)以此为生产依据,曾发挥了地方技术标准的重要作用。该目录因保留了宝贵的制药技艺,在昆明现代中药史上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现存稀少。本次整理校注,注重保留原貌,沿袭地方文脉。
《昆明方目》:原名《各种成药配合方目录》,是1939年1月经云南全省卫生实验处化验合格,昆明市药材业同业公会选定的制药标准;又名《昆明市药材业膏丹丸散目录》,收录86方,分补益门、脾胃门、妇科门等14门。《昆明方目》是“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绝大部分药品的早期制药标准。现存稀少。原文仅有药名、药方,本次整理根据档案考证,新增处方来源、流传和存续状况3项。《昆明方目》的施行是近代昆明制药标准化的开端,开启了近代昆明中药生产标准化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医药、文化价值。
三、非遗技艺整理的意义
本次非遗技艺的整理,深入挖掘了国家级非遗“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信息资源,系统厘清了该项非遗产品的来源、流传和存续状况;整理了近代和现代两次标准化的技术法规,勾勒出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的演变轨迹;记录了非遗产品生产传承的沿革以及在重大疫情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展现了中医药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加深了对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中医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40多年来,昆明历代中医药工作者聚沙成塔,汇集成迄今的“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和现代中药制剂。这些中药制剂包含了中医药各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凝结着宝贵的医药科学技术信息。这次整理,把这些信息保存下来,传播出去,必将增强人民群众的中医药科技文化素养,促进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在出版中,云南科技出版社精心策划,将本次整理成果汇集成一套丛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丛书。各册图书可分可合,阅读十分方便。
本丛书的整理与出版,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资助,列入2021—2022年度中央对地方补助资金重点项目,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对各级财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丛书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保护领导小组
2022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