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颗粒

荆防颗粒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荆防颗粒

汉语拼音:Jingfang Keli

【成  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辅料为蔗糖。

【性  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规  格】每袋装15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15克),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烟、酒以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红肿热痛,咳吐黄痰。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闭,防潮。

【包  装】复合膜。

【有 效 期】36个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WS3-B-0328-90。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125。

【来源出处】出自明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

【标准与生产沿革】1870年,昆明药铺寅生堂、福林堂等制售人参败毒散。1939年,昆明市药材业同业公会把人参败毒散载入《昆明方目》中,作为行业标准。1954年3月,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药商业同业公会将旧时药铺生产的人参败毒散载入《昆明81种成药配方目录》(简称《昆81方》),作为行业标准。1956年公私合营后,人参败毒散由公私合营昆明市中药材加工厂生产。因云南人参紧缺,1974年版《云南省药品标准》未规定人参败毒散的质量标准。

1989年,中国药材公司、国家医药管理局中成药情报中心站《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收载荆防感冒冲剂(荆防冲剂),由四川、重庆的单位生产。荆防冲剂出自张时彻《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败毒散中除去人参、生姜和薄荷,加入荆芥和防风而制成,所以解表发散之力增强而没有益气扶正之效,适合于外感风寒湿邪而正气不虚的表证及疮疡、瘾疹[3]。1990年,荆防感冒冲剂更名为“荆防颗粒”,质量标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标准编号为WS3-B-0328-90。1996年5月20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中药厂生产荆防颗粒,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1996)第003113号。

2002年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批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品种目录,把昆中药公司生产的荆防颗粒的原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1996)第003113号更换为国药准字Z53021125,继续具有荆防颗粒的生产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