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丸

橘红丸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橘红丸

汉语拼音:Juhong Wan

【成  分】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炒紫苏子、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辅料为蜂蜜。

【性  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规  格】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烟、酒以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气虚咳喘及阴虚燥咳者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封。

【包  装】铝塑泡罩。

【有 效 期】36个月。

【执行标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288。

【来源出处】源于明代龚信《古今医鉴》清金降火汤。

【标准与生产沿革】清末,昆明杨大安堂等药铺制售橘红化痰丸,简称“橘红丸”。1977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橘红丸的小蜜丸和大蜜丸的技术质量标准,明确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和贮藏9项,为生产提供了依据。1981年12月1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中药厂按照1977年版《中国药典》的标准生产橘红丸,为大蜜丸,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81)3~009。此后,历版《中国药典》均收载,技术质量不断提高。昆中药公司在换发批准文号、再注册中,持续取得橘红丸的批准文号,并生产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