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银翘散

桑菊银翘散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桑菊银翘散

汉语拼音:Sangju Yinqiao San

【成  分】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川贝母、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牛蒡子、苦杏仁、芦根、蝉蜕、僵蚕、滑石、绿豆、淡豆豉、甘草。

【性  状】本品为黄褐色的粉末;味苦、甜、微涩。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规  格】每袋装10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10克),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烟、酒以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闭,防潮。

【包  装】复合膜。

【有 效 期】36个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WS3-B-2219-96。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0889。

【来源出处】1906年昆明知名医师姚荫轩在福元堂创制桑菊银翘散。

【标准与生产沿革】1906年,昆明中医姚荫轩在福元堂创制和使用桑菊银翘散,后在其家族药房姚济药号、姚济药室均制售桑菊银翘散。桑菊银翘散,由清代吴瑭《温病条辨》桑菊饮和银翘散合方,加川贝、僵蚕和蝉蜕等,共18味组成。在1918年至1919年的世界大流感中,该药用于防疫,效果显著,因此成为名药。

1939年1月,昆明药材业同业公会将桑菊银翘散载入《昆明方目》,作为行业标准。制售桑菊银翘散的药铺扩大到福林堂、杨衡源保龄药室、张鸿记、石陈氏药房兴记、永春药号等药铺。福林堂称加味银翘散,深受患者青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桑菊银翘散载入《昆明81种成药配方目录》,作为行业标准。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公私合营昆明市中药材加工厂(昆中药的前身)生产。后来,还出现桑菊银翘丸。1974年,桑菊银翘丸和桑菊银翘散的技术质量标准均在《云南省药品标准》中予以规定,标准代号分别为滇Q/WS 386-1974和滇Q/WS 387-1974。1981年5月22日,国家施行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制度。1981年12月1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市中药厂生产桑菊银翘散,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81)3~084。1996年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桑菊银翘散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标准编号为WS3-B-2219-96。

1996年5月20日,云南省卫生厅印发《关于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的通知》,将昆明中药厂生产的桑菊银翘散的批准文号换发为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56号。

2002年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批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品种目录,把昆中药公司生产的桑菊银翘散的原批准文号ZZ-4200-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56号更换为国药准字Z5302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