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丸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丹栀逍遥丸
汉语拼音:Danzhi Xiaoyao Wan
【成 分】牡丹皮、焦栀子、柴胡(酒制)、酒白芍、当归、茯苓、白术(土炒)、薄荷、炙甘草。辅料为生姜。
【性 状】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苦、略辛。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规 格】每袋装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袋(6~9克),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品。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服药1周后,症状未见缓解,或症状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孕妇慎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闭,防潮。
【包 装】复合膜
【有 效 期】48个月。
【执行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0048-89-2011。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0866。
【来源出处】出自明代薛己《内科摘要》加味逍遥散。
【标准与生产沿革】明清时期,加味逍遥散,又称“八味逍遥散”。1914年,昆明寅生堂将加味逍遥散制成丸剂,称“加味逍遥丸”。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尚未称“丹栀逍遥散/丸”。
1972年,上海中医学院主编《中医内科学》,首次把加味逍遥散称为“丹栀逍遥散”。此后,在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制药单位开始把它制成丸剂(水丸),称“丹栀逍遥丸”。
1989年,中国药材公司、国家医药管理局中成药情报中心站《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收载丹栀逍遥丸,由福建福州中药制药厂生产。同年,丹栀逍遥丸的质量标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标准编号为WS3-B-0048-89。
1996年5月22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中药厂按照药品标准WS3-B-0048-89生产丹栀逍遥丸(水丸),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1996)第003174号。
2002年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批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品种目录,把昆中药公司生产的丹栀逍遥丸(水丸)的原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1996)第003174号换发为国药准字Z53020866。2011年,丹栀逍遥丸的质量标准又得到提高,标准编号为WS3-B-0048-89-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