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丸(水丸)

逍遥丸(水丸)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逍遥丸(水丸)

汉语拼音:Xiaoyao Wan

【成  分】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辅料为生姜。

【性  状】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或为黑棕色的水丸;味甜。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规  格】每袋装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袋(6~9克),一日1~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少、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5.儿童、年老体弱、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月经量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封。

【包  装】复合膜。

【有 效 期】48个月。

【执行标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122。

【来源出处】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

【标准与生产沿革】明初,兰茂及其弟子管群藩、管群仁自制逍遥散治病。清乾隆末年,昆明姚方奇、姚时安父子开设诊所,自制逍遥散使用;清末开设的福元堂制售逍遥散。民国时期,逍遥散已经成为普通成药。1939年,昆明市药材业同业公会在《昆明方目》中规定了逍遥散的处方(逍遥散+丹栀、香附)。1962年,以《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昆明的逍遥散为散剂,北京、上海、武汉等出现大蜜丸或水丸。1963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了逍遥丸(逍遥散制为丸剂)的技术质量标准,“用冷开水泛为小丸”,属于水丸。1977年版《中国药典》逍遥丸的质量标准,则改为“另取生姜100克分次加水煎煮,滤过,用煎出液泛丸”,继承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加生姜的制法。

1996年5月23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中药厂按《中国药典》逍遥丸的标准生产逍遥丸,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1996)第002873号。

2002年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批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品种目录,将昆中药公司生产的逍遥丸(水丸)的原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1996)第002873号换发为国药准字Z53021122。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逍遥丸(水丸)的质量标准加以修订,标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