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儿疳积颗粒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肥儿疳积颗粒
汉语拼音:Fei’er Ganji Keli
【成 分】使君子(炒去壳)、莲子、芡实、牵牛子(炒)、茯苓、苍术(炒)、鸡内金(炒)、乌梅(炒)、车前子、薏苡仁(炒)、苦楝皮、槟榔(炒)、白芍(酒炙)、抚荑、蓼实子、山药(炒)、麦芽、蓝花参、雷丸(炒)、甘草、白术、百部。辅料为蔗糖。
【性 状】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规 格】每袋装10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0.5~1袋(5~10克),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糖尿病患儿禁服。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2.婴幼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感冒时不宜服用。
4.长期厌食,体弱消瘦者,应去医院就诊。
5.如怀疑患儿有肠道寄生虫,应先作大便检查,避免盲目驱虫。
6.服用本品后应注意观察,如有不良反应后立即停服。
7.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封。
【包 装】复合膜。
【有 效 期】36个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WS3-B-2358-97。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0786。
【来源出处】源于清乾隆末年昆明知名医师康敬斋的名方“肥儿疳积散”。
【标准与生产沿革】康氏五代世代为医,专攻儿科,家传肥儿疳积散是昆明著名的儿科良方。民间流传“要想小儿安,就用疳积散”的歌谣。1974年版《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肥儿疳积散的技术质量标准,标准代号为滇Q/WS 276—1974。1984年,昆明市中药厂将散剂改为冲剂(即颗粒剂)。1984年,肥儿疳积冲剂的技术质量标准载入《云南省药品标准》,标准编号为滇Q/WS 713—1984。1984年10月3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中药厂生产肥儿疳积冲剂,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84)3-117。在换发药品批准文号中,昆明中药厂继续取得肥儿疳积冲剂的生产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92)3Z第572号。1995年又换发为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72号。1997年,肥儿疳积颗粒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标准编号为WS3-B-2358-97。
2002年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批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品种目录,将昆中药公司生产的肥儿疳积颗粒剂原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72号换发为国药准字Z53020786。
【品种保护】2002年6月21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肥儿疳积颗粒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号为(2002)国药中保证字第103号。2010年4月29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肥儿疳积颗粒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号为(2010)国药中保证字第0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