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六味地黄片
汉语拼音:Liuwei Dihuang Pian
【成 分】熟地黄、牡丹皮、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蔗糖、色素(胭脂红)。
【性 状】本品为红色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甜、微酸。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规 格】每片相当于总药材0.55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片,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服感冒药。
3.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大便稀,腹痛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4.服药2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孕妇、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封。
【包 装】聚酯瓶。
【有 效 期】48个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WS3-B-1517-93。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157。
【来源出处】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标准与生产沿革】1968年10月,昆明市中药制药厂成立片剂试制小组。1969年,试制中药浸膏片获得成功。1969年8月,以33冲压片机生产中药片剂品种,制成第一批银翘解毒片。随后,片剂品种不断扩大。1970年,共生产片剂712万片,昆明市中药制药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生产中成药片剂的中药厂。1974年版《云南省药品标准》除规定六味地黄丸的技术质量标准外,还规定六味地黄片的标准,六味地黄片的质量标准代号为滇Q/WS 88—1974。六味地黄片是昆明中药厂较早的现代剂型之一。
1981年12月1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市中药厂生产六味地黄片,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81)3~066。1989年,中国药材公司、国家医药管理局中成药情报中心站《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收载昆明市中药制药厂生产的六味地黄片。在换发药品批准文号中,昆中药公司于1992年取得新的生产批件,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92)3Z第548号。
1993年,六味地黄片的技术质量标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标准编号为WS3-B-1517-93。1995年,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中药厂生产六味地黄片,批准文号为ZZ-3503-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48号。
2002年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批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品种目录,将昆中药公司生产的六味地黄片的原批准文号ZZ-3503-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48号换发为国药准字Z5302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