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络丸

小活络丸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小活络丸

汉语拼音:Xiao huoluo Wan

【成  分】胆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制)、没药(制)。

【性  状】本品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腥,味苦。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规  格】每丸重3克。

【用法用量】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贮  藏】密封。

【包  装】铝塑泡罩。

【有 效 期】36个月。

【执行标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0867。

【来源出处】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活络丹。

【标准与生产沿革】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昆明人徐振扬在昆明四牌坊路设立寅生堂,制售活络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3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小活络丹和大活络丹的技术质量标准,为大蜜丸。小活络丹,6味,即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活络丹。大活络丹,52味,为明代董宿《奇效良方》大神效活络丹加味。1967年,昆明市卫生局批准昆明市中药厂生产小活络丹(即丸剂)。1974年,小活络丸的技术质量标准在《云南省药品标准》中首次规定。1977年版《中国药典》吸取云南的经验,也改称“小活络丸”。1981年5月22日,国家施行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制度。1981年12月1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市中药厂按照1977年版《中国药典》的标准生产小活络丸,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81)3~03。1995年,小活络丸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换发为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22号。

2002年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批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品种目录,将昆中药公司生产的小活络丸原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22号换发为国药准字Z53020867,并取得小活络丸的药品注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