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平胃颗粒

香砂平胃颗粒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香砂平胃颗粒

汉语拼音:Xiangsha Pingwei Keli

【成  分】苍术(炒)、陈皮、甘草、厚朴(姜炙)、香附(醋炙)、砂仁。辅料为蔗糖。

【性  状】本品为灰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规  格】每袋装10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10克),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脾胃阴虚者慎用,其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

2.忌食生冷食物。

3.重度胃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小儿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3天症状未改善,应停止服用,并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封。

【包  装】复合膜。

【有 效 期】36个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WS3-B-2369-97。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0875。

【来源出处】来源于宋代周应《简要济众方》平胃散。

【标准与生产沿革】明代初期,兰茂善用平胃散加味,治疗胃病。清末,昆明药铺普遍制售香砂平胃散,如体德堂、太和堂、仁安堂(萱和药号)、福元堂、寅生堂、大安堂、赢仙药室等。1939年,昆明市药材业同业公会统一了香砂平胃散的配制标准(平胃散加香附子和砂仁),将该药列入《昆明方目》,作为全行业的制药标准。

1954年3月,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药商业同业公会把香砂平胃散编入《昆明81种成药配方目录》,作为行业标准。1959年,公私合营昆明市中药材加工厂(昆中药公司的前身)生产香砂平胃散。1974年,云南省卫生局将香砂平胃散列入《云南省药品标准》,规范了功能主治等事项,标准代号为滇Q/WS 335—1974。1980年,昆明中药厂引进摇摆式制粒机,把香砂平胃散改剂型后制成香砂平胃冲剂。1984年,香砂平胃冲剂等4个新产品的技术质量标准载入《云南省药品标准》,香砂平胃冲剂的标准编号为滇Q/WS 707—1984。1994年8月4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市中药制药厂生产香砂平胃冲剂,并颁发批准文件,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84)3-116。1994年10月24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中药厂将香砂平胃冲剂的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84)3-116换发为滇卫药准字(94)3Z第2402号。该批准文号1995年又换发为滇卫药准字(94)3Z第2402号。1997年,香砂平胃冲剂更名为“香砂平胃颗粒”,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标准编号为WS3-B-2369-97。2002年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批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品种目录,将昆中药公司生产的香砂平胃颗粒原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94)3Z第2402号换发为国药准字Z53020875。

【品牌事迹】2001年9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香砂平胃颗粒列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号为(2001)国药中保证字第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