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逍遥丸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加味逍遥丸
汉语拼音:Jiawei Xiaoyao Wan
【成 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辅料为生姜。
【性 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水丸;味甜。
【功能主治】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规 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6克),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少、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5.脐腹胀痛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6.儿童、年老体弱、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月经量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闭,防潮。
【包 装】复合膜。
【有 效 期】48个月。
【执行标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152。
【来源出处】出自明代薛己《内科摘要》加味逍遥散。
【标准与生产沿革】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逍遥散。明代初期,云南医药学家兰茂《滇南本草》附《医门揽要》(1436年)收载加味逍遥汤。明代薛己《内科摘要》(1529年)在逍遥散中加牡丹皮和山栀子,也称“加味逍遥散”。明代中期,李梴《医学入门》(1575年)把加味逍遥散称为“八味逍遥散”。1906年,福元堂制售加味逍遥散。民国时期,姚济药号、姚济药室等昆明药铺均制售加味逍遥散。1914年《寅生堂药目》收载加味逍遥丸和加味逍遥散,已出现该药的丸剂。
1989年,中国药材公司、国家医药管理局中成药情报中心站《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收载加味逍遥丸(舒肝和血丸),有蜜丸和水丸2个类型,其中北京、天津、山东和江苏生产加味逍遥丸的水丸。1990年由北京市药品检验所起草的加味逍遥丸(水丸)的质量标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标准标号为WS3-B-0260-90。1996年5月23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中药厂按照药品标准WS3-B-0260-90生产加味逍遥丸(水丸),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1996)第002872号。1996年,加味逍遥丸的质量标准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标准编号为WS3-B-2124-96。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加味逍遥丸的质量标准,为水丸。与丹栀逍遥丸相比,二者组成成分一致;加味逍遥丸加大了牡丹皮和栀子的用量,因而清热凉血的作用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