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养心丸(大蜜丸)

柏子养心丸(大蜜丸)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柏子养心丸

汉语拼音:Baizi Yangxin Wan

【成  分】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制远志、酸枣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

【性  状】本品为棕色至棕褐色的大蜜丸;味先甜而后苦、微麻。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规  格】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贮  藏】密封。

【包  装】铝塑泡罩。

【有 效 期】36个月。

【执行标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301。

【来源出处】南北朝时期南齐姚僧垣《集验方》柏子养心丸。

【标准与生产沿革】明代云南医学家兰茂《医门揽要》多次用养心汤或柏子养心汤。清末,昆明的寅生堂、太和堂、杨衡源保龄药室、福元堂和体徳堂等药铺制售柏子养心丸,简称“柏子丸”或“养心丸”。1939年,昆明市药材业同业公会汇编行业制剂标准《昆明方目》,收载柏子养心丸。《昆明方目》柏子养心丸与《集验方》柏子养心丸相近,以砂仁代替朱砂和犀牛角。1954年3月,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药商业同业公会汇编《昆81方》,收载柏子养心丸,作为行业标准。

1959年,昆明市卫生局登记中成药,公私合营昆明市中药材加工厂生产柏子养心丸(含蜜丸和水丸)。1974年版《云南省药品标准》收载柏子养心丸的质量标准,标准代号为滇Q/WS 304—1974。

1977年版《中国药典》的柏子养心丸新增形状、鉴别、检查等事项,在形状中分为大蜜丸、小蜜丸或水蜜丸;在用法用量中,分别对3种剂型加以规定。

1981年5月22日,国家施行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制度。1981年12月1日,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昆明市中药厂按照滇Q/WS 304—1974的标准生产柏子养心丸,为蜜丸,批准文号为滇卫药准字(81)3~032。1995年换发药品批准文号时,换发为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35号。

2002年6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批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品种目录,将昆中药公司生产的柏子养心丸(大蜜丸和水蜜丸两个规格)原批准文号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35号分别换发两个批准文号,其中柏子养心丸的大蜜丸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530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