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海

三角海

陈怀志

三角海虽然没有海的浩瀚和壮观,少些海的深邃和湛蓝,但其端庄而秀丽的容貌,雄浑而豪迈的性格,深沉而恬静的气质,却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给人留下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从地图上看,三角海形似一只耳朵,若将“耳轮”与“耳垂”内方画一条直线,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图形。其南段细而长,形如蚂蟥,称蚂蟥沟;北段形如一弯新月,呈三角图形,故称三角海。整个三角海于1958年建为水库,除接纳八方溪流外,主要源泉来自大庄河。

◇三角海风光(廖福云 摄)

为防御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开远和全国一道,于1958年大兴水利建设。三角海水库分两期建设,1958年11月开工,至1964年修筑了南、西、北三坝,开挖大庄河引洪沟3.4千米,建南坝闸和溢洪道,北坝高8.5米,西坝高5.2米,蓄水1200万立方米。1969年6月,省、州水利部门统筹制定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大庄坝、草坝、蒙自坝、大屯坝、鸡街坝三海五坝水利系统工程计划,由州统一指挥,分别由开远、蒙自、个旧具体负责对三角海三坝的施工。经数千名民工夜以继日、艰苦奋斗,至1972年底,三角海水库竣工蓄水。又经1973年的扩建,至1974年,水库面积达4.94平方公里,库容量2700万立方米,通过机械提水可灌溉大庄坝、羊街坝土地2.25万亩,天旱年份还可向蒙自、个旧提供部分工农业生产用水。1977年7月,开远山洪暴发,冲毁了大庄河上的铁路桥,新建桥南移50米,大庄河改道,河水全部直接进入三角海……

开远人民利用大自然,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造就的三角海,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直以来,三角海发挥着滋润田地、确保五谷丰登、供人畜饮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巨大作用,同时陶醉了南来北往的游人,令人流连忘返。

春光明媚的季节,三角海恰似一弯明月、一片明镜、一粒宝石,镶嵌在古老而神奇的南疆红土地上,将湛蓝的天空映入水底,将岸边葱茏的树木隐于波中,将静态美与动感美融会贯通。此时游三角海,让人领略到的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感受到的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喜气洋洋的真韵味。

秋雨绵绵的季节,三角海宛若一位身披薄纱、闺中待嫁的妙龄少女,隐隐约约透出一种柔婉之美与朦胧之美。此时与三角海约会,让人目睹到的是苍穹茫茫、水天一色,收获到的是遐想不断的丰富内涵。

若遇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三角海又会一改温驯、静谧、安详的性格,变得欢快、豪迈而强悍,让海浪跳起刚健舞、奏响狂想曲。此时聆听三角海,会让人悟出英勇顽强、刚毅果断的大无畏气概,情不自禁地要为开远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而放声歌唱。

总之,三角海无论以任何一种姿态出现,给人留下的都是美的感受。

正因为它的美,才引来数不清的垂钓者,宁肯经风沐雨、忍饥挨饿,也要守候在它身旁。人们都知道,垂钓者喜欢去的地方,必定有山有水,风景优美。三角海水里的鱼儿鲜活肥美而繁多。在宽旷幽静而神秘、涟漪轻漾的水域中,生长着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太阳鱼等。由于水质好、无污染,烹调出来的鱼色、香、味俱佳。因此,从各地慕名而来,边赏风光边垂钓的人日益增多,有时一天竟多达一两百人,将南坝挤得热闹非凡。而且,无论春夏秋冬、雨季旱季、白天黑夜,都可以看到有人在三角海静静地抛竿、垂钓,收获人生的另一种情趣。某厂有位工人,其妻靠卖烧烤为生。为让妻子收入丰厚一些,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抽空到三角海守望一夜,第二天清晨,就十拿九稳满载而归。在他的收获里,就常常有七八公斤重的大草鱼两三尾,让路人见了羡慕不已,让他的妻子烤制成美味佳肴,招揽众多“上帝”大饱口福之后,高高兴兴掏腰包。

◇三角海边牧羊图(岑晏洪 摄)

三角海不愧为开远的一方旅游佳境,不愧为开远美丽的“垂钓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