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遐思

绿皮火车遐思

李健琳/文图

来滇越铁路,你也许会成为诗人!

坐绿皮火车,你会梦回学生时代!

是的,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在外乡上学,放假时坐绿皮火车从学校回家的经历。一晃青年时光悄悄溜走,人到中年日渐怀念乘坐绿皮火车的美好时光。一日,邀约三五好友专程到开远火车站,坐上绿皮火车,重温那段青葱岁月。

在东风路开远火车站(滇越铁路阿迷州站)熙熙攘攘的交叉路口,熟悉的大钟仍然分秒不差地高高镶嵌在车站高楼上,像是一盏不眠的指路灯!在开远站门口,只见两棵洋酸角树,树干已有点歪斜,但依然绿叶青翠,分别伫立在左右两边,据说是当年法国人种的,树龄100多年了,像两个忠诚的卫兵,默默守卫着南来北往的旅客以及车站。

◇如今的开远火车站

慢慢进入站台,深情回首,米轨依旧锃锃发亮,长长的、绿色的列车车身一眼望不到头,车头上硕大的“东风”二字特别显眼,一排排旧木椅上坐着三三两两来等候坐绿皮火车的乘客。

轻轻抚摸着绿皮火车车头,我魂牵梦萦!坐在长木椅上四处张望,我百感交集!眼前仿佛浮现出学生时代乘坐绿皮火车回家时的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唔……唔……”在火车汽笛长鸣声中,坐在火车复古的木质座椅上,听着列车“咣当……咣当……”富有节奏的行进声,边喝茶、吃着带有儿时记忆的山楂片,边欣赏沿途一晃而过的绿色田野、七孔桥、大塔风光。是呵,从蒙自大老远跑到开远坐绿皮火车,为的就是找寻当年坐绿皮火车的感觉——舒心。毕竟,绿皮火车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

◇开远火车站有100多年历史的洋酸角树

20年前,上大学时,我和老乡们放假就坐从昆明至石屏的火车,因为凭学生证购买火车票可以减半。我们头天晚上坐火车,要到第二天下午才到石屏城。坐硬座时间漫长,要近20个小时。可是对于精力充沛的学生来说,一点也不觉得长。我们一路上唱唱歌,说说笑笑,还拿出事先就备好的扑克,几个老乡就着简陋的小桌打起“双扣”,其乐融融。途经开远站时,停留的时间较长,可以让人下火车去好好买一顿快餐,为了节省路费,我和老乡下车来随便买点零食吃,顺便活动一下由于长时间坐车变得有些麻木的双腿。那时开远火车站是极热闹的,卖煮花生、茶叶蛋、各种糖果、水果的小摊一家挨着一家。有的旅客懒得下车,小贩们就将一小篮一小篮的“广石榴”等水果举在头顶,嘴里吆喝着:“广石榴,又脆又甜!15块一篮!”旅客一般不还价,只是简短地说:“要一篮!”小贩马上将拴在小篮上的细绳的一头往上抛,那旅客动作连贯、配合默契,用力拉住并慢慢提到车厢里,然后用一只手捏紧钱俯下身子塞给小贩。那旅客自己拿几个吃,然后将广石榴递给邻座的人品尝。一瞬间,车厢里响起了“嘎吱”“嘎吱”啃广石榴的声响,随之车厢里弥漫开来一阵浓浓的香甜味道。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毕业那年夏天遇到人们出行高峰期,我只买到站票。列车未进站之前,工作人员已放入一拨又一拨人群进候车室等候,待上了火车,依旧是人多,早已满座。和其他不太幸运的乘客一样,我们几个学生只好在列车的角落里,铺张报纸随地而坐。我们丝毫不受没有座位的影响,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铁轨铿锵,小火车运来繁荣!

联结广远,道不尽开远故事!

对于滇越铁路、开远绿皮火车,我内心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嘴上说要到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开远南正街品尝凉鸡米线,心里想的是要多转转、多看看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遗迹。信步迈入开远南正街滇越铁路历史文化陈列馆,只见发黄的车票、明信片、照片、古籍、外币、陈旧的木制旅行箱、照明灯、照相机、帽子等老物件琳琅满目。在一张“米其林动车停靠开远站”的老照片前,我停下了脚步,只见照片上的米其林动车宽敞、豪华、气派;几个女士头戴小帽、身穿时尚的裙子,提着精致小巧的皮包,穿着打扮在今天看来也很时髦;铁轨旁有两三根电杆,每根电杆上竟然安装了20个左右的灯泡,足见当时开远的热闹、繁华,历史上一度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这也在一些史料中得以佐证:1916年,阿迷士绅周泽南等集资,在东门外东寺街创办阿迷通明电灯公司,装置英国制造的蒸汽直流发电机组一台,1921年建成发电,供城区照明用电。通明电灯公司的创办,使开远成为云南较早使用电灯的城市。真是道不尽的开远故事,一直流淌在开远人心间。

◇绿皮火车一角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谁也不曾料到,自1909年开通营运的滇越铁路开远站,如今将当年运载着工业化的绿皮火车变废为宝,用观光旅游的方式让绿皮火车得以“流传”。让更多本地人和外地人来回味、怀旧当年坐绿皮火车的感觉,这也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