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烟火处 老九烧烤香
蔡维丽
曾经的开远青年路店铺林立,市井长巷,热气腾腾,聚拢来的是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摊开去的是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位于青年路的老九烧烤,是开远人浓烈的乡味、亲切的乡音,最令人难忘的一抹乡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个年轻同事住在位于南正街的老市政府大院内,经常到烧烤摊吃几个烧豆腐,外加一碗小锅米线,“一个人吃饭全家饱”,这就是我们单身生活的日常。这期间,我吃遍了开远南正街、文化街、崇文街、青年路上的烧烤、米线、水饺等小吃,印象最深的就数老九烧烤。
认识老九一晃20多年了,最近才知道他的真名叫曾建忠,相信认识老九的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不知道他的真名。
第一次吃“老九烧烤”是1995年的一个傍晚。在一个开远当地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几个年轻人步行到青年路,直奔一个小巷里的老九烧烤摊。我不知道这条小巷的真实名字,开远人开玩笑称“凹糟(地方音,意为脏)巷”。只见巷顶遮着被烟熏黄的油布雨棚,巷子里摆着三四个烧烤摊,食客们围坐在烧烤摊前,或吃小锅米线,或品尝烤豆腐,或喝几口小酒,有的还即兴划上两拳,叽叽喳喳,说说笑笑,四处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我和朋友坐在烧烤摊前吃了许多东西,至今记忆犹新是第一次吃到脆香脆香的干豆腐。这种干豆腐不同于一般的臭豆腐,它是被晒干的,只有蚕豆米大多一点的样子,在豆腐摊上烤着烤着,慢慢地胀鼓鼓地泡起来,变得跟开远东山李一样大,甚至炸裂开来。这时就是吃干豆腐的最佳时刻,温热脆香,唇齿留香,加上一口白酒或者一杯生啤,那个味道更是绝了。那时候,好多人去老九烧烤摊吃东西,主要冲的就是他家小干豆腐独特的味道。其实,这时的老九烧烤还没有名字,27岁的老九还没有接手他妈妈经营的烧烤生意。
◇老九烧烤(李镭 摄)
1999年,青年路烧烤城建成,散落周围的烧烤摊都集中到烧烤城大院里。老九烧烤在大院的最里面,屋顶用一层黑色的遮阳网拉着,有特色也有点怪怪的。那时,老九已经正式接手他妈妈的烧烤摊生意。老九身材长相清瘦,性格开朗豪爽,能说会道,幽默风趣,打扮滑稽怪异,长期蓄着小胡须,头后还留着一条小辫子,穿着一件前清遗老的衣裳,忙前忙后地招呼客人,十分引人注目,讨人喜欢,真可谓“逗人一笑,生意火爆”。
老九家有干辣子面、小米辣甜酱油、蒜油等几种佐料,和其他烧烤摊品种差不多,但是他家的小米辣等佐料都是他自己亲手捶碎,搅拌而成。他介绍说:“我的烧烤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味道,佐料都是原汁原味的,花椒是从媳妇老家马者哨买来的,干辣子、小米辣是我亲自去农贸市场精选买来的。”老九经常摸着他的小胡须风趣地说:“我的烧烤就像我的胡子一样,如果改变了味道,那就不是老九烧烤了。”
老九烧烤店里,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多年来,老九烧烤吸引了众多开远本地人,不管是当领导的还是平头百姓,在老九烧烤摊前一坐,就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是老九的普通食客,都是老九的好朋友。老九烧烤还吸引了一些上海、广州、昆明、西双版纳等地的外地人慕名前来。当时开远驻军中云贵川籍贯的年轻人多,这些人喜欢吃南方辣味,周末就会三五成群地来老九家吃烧烤。曾经在开远当过兵的很多人很留恋老九烧烤,退伍后再次回到开远游玩怀旧,必定光临老九烧烤。
◇老九自画像(蔡维丽 摄)
老九烧烤结合开远天气炎热的特点,一直卖生啤,从原来的开远光明啤酒到现在的柒花啤酒。食客们特别是年轻人一大杯一大杯地喝着生啤,在炎热的夏天享受着舌尖美好的味蕾和豪爽。老九喜欢开玩笑,结账的时候实际消费100多元,他说1000多元,实际他收款也是100多元。他报价的时候总是多报一个“0”,纯属幽默搞笑。
2014年,青年路烧烤城拆迁,老九烧烤先后搬到几处经营,最终在开远人民电影院旧址附近一幢商住楼一楼,一直经营到现在。不管老九的烧烤摊搬到哪里,他的老顾客就会尾随着烟火味找着来吃。
2022年3月的一天,我和几个朋友再次光临老九烧烤。好久不见,发现他家不仅搬了地点,除了传统的干豆腐、臭豆腐、包浆豆腐和生啤外,还增加了水饺、锅贴、凉米线、木瓜凉水、甜白酒、酸萝卜、牛肉串、吊肝肉、小瓜、韭菜、油炸洋芋片等,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要。最主要的改变是,环境卫生大大改善了。我喜欢发抖音,发了一个老九烤豆腐的小视频,没有想到视频浏览量两天就超10万次,打破了我开通抖音以来所有视频的浏览量。
这次吃烧烤时,我们遇到一个王姓大哥,老九不在的时候他就帮着翻烤豆腐。我们聊了起来。他说,他是部队子女,现在退休了。从12岁起,他就在老九家烧烤摊吃烧烤了。如今,他已经67岁,还是经常来吃。他独生女儿在北京工作,叫他到北京养老,他去了一段时间后不习惯又回开远了,最主要的是他不习惯北京的饮食,想念开远的老九烧烤。如今,他白天在老九烧烤附近的铺子和朋友们玩牌,吃饭的时候就到老九这里吃米线和烧烤。他说吃老九家烧烤,不知不觉一吃就吃了50多年了。
老九说,他父亲曾经在东风建筑队工作,他妈妈曾经在硫酸铝厂工作,后来父母都双双下岗了。他小时候,妈妈就操持烧烤摊,加上父亲四处打零工,养活他家十个兄弟姐妹。第九个孩子也就是老九,最终接过妈妈手中烧烤摊,一直经营到现在。如今,他通过摆烧烤摊,供着两个孩子在昆明读大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九烧烤的门头挂了一幅老九自画像,配着一副土土的对联:“不在深山当地主,愿在街边卖豆腐。”这幅画名副其实,更加激起老开远人对老九烧烤的那份特殊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