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阿哲妇女在一起

小龙潭灯笼山一带生活的彝族属阿哲支系,中老年人日常交流大多讲彝语,老人带的孩子也会讲彝语,外出读书、工作的年轻人会讲、肯讲、常讲彝语的却越来越少。服饰保留尚为完好的是女装,帽子和围裙上的银泡大多是仿银饰品。衣裤上的绣花图案,主要以购买机制绣品替代。帽子和围腰上的飘带均有“囍”字,缀有红色、绿色、黄色等颜色的毛线小花球,她们说以前没有字,那些绒线花挂着好看。以前女装都以黑色为主,现在喜欢什么颜色就穿什么颜色。手工绣花为数不多,图案寓意说法不一,大概意思是吉祥、喜庆、劳作、丰收等寓意。男装早在十几二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现代化了。他们穿的对襟汗褂,黑底布料,领口、袖口、襟边均有机绣花边,背上统一机绣一只彩色的鹰,衣摆一周有机绣的方形花块。他们操着浓郁民族口音的开远话解释,听老人说以前男子的衣裤都是黑色的,与女装的底色一样,一是染色容易,二是方便劳作而且耐脏。男装有没有包头和绣花图案,都说没有清晰的印象了。现在逢年过节穿的对襟汗褂,都是买来的,绣鹰的意思是指男人都要勇敢、诚信、坚强,其他的绣花图案的寓意与女装的大同小异。一个弹弦子的大哥说,“以前,拴在弦子上的彩带、系在裤腰上的裤带、装烟锅的袋子等贴身物品,都是喜欢自己、自己也喜欢的姑娘绣好后对山歌时相送的,但现在都是买来的了”,话里话外,流露着遗憾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