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小溪门前过

潺潺小溪门前过

老西沟是明朝期间阿迷州(今开远市)的大户人家赵昇家捐资修建的一条灌溉沟渠,位于老城东门外约20米处,东寺坡的西面,由南流向北。大沟的好多岔沟支流由西向东流进了东寺坡周边的田野,滋润着千亩田地,有菜地、稻谷田等。我们家的旁边还有几条小沟渠,沟渠里有鱼。小伙伴们经常会一起拿撮箕撮鱼,多数撮到的是些大肚子鱼、石头鱼、白条鱼等小鱼。那时我们都嘴馋,等不得大人回家做给小娃吃了,就开始自己动手做。鱼撮好后用沟渠里的清水多漂洗几次就下锅与老酸菜一起煮,虽然没有油、没有盐,但煮出来的鱼却是原汁原味的,相当好吃,至今也找不到那种“本味”的酸菜鱼了!

冬春时节,家门前的小溪水蓄积到干地里,就成了水田,用来种植水稻。每年五六月份栽秧后,田地里一片绿茵茵,秋后即是一片金灿灿,稻谷飘香。我们家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田园风光里,远处看来就仿佛一幅美丽的油画。有了水田、水沟,蜻蜓自然就很多了,六月里的雨过天晴,“老蝗大”(全身金黄色的蜻蜓)就成群结队、漫天飞舞,我们将塑料网用铁丝卷成圈穿成“嗨网兜”,捆绑连接在竹竿上,手握竹竿嗨网兜朝着结队的老蝗大网去,蜻蜓就进网兜里去了。网兜里的蜻蜓要用手指头夹住,将它的翅膀剔去,然后放进一个大罐头瓶子里,等装满一大瓶就可以拿回家去,够一大家子人炸吃一顿了。老黄大好捉,但“老大”(最大的一种蓝蜻蜓)就难捉了,要靠“游子”来钓才行,游子一般在“老麻细”(蜻蜓的一种)的尾巴上粘点“糍”(起粘贴作用),用线拴住老麻细的背脊,用一根长竹竿的尖端拴住线的另外一头,手握长竹竿,看见老大飞来,赶紧将老麻细放飞空中,边甩动竹竿、边喊“哟……”,老大会飞来与老麻细拥抱,被糍粘住飞不开,于是被我们“活捉”。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逐步扩容建设,灵云巷片区逐步被纳入开发。至2012年,拆迁建设成了万达时代广场小区,小区里有1幢电梯房、8幢单元楼,住户共390户。小区东接落云路(现祥云路)、南接灵泉西路、西接灵云巷、北接老云庆皮鞋厂拆迁空地。

虽然已过着富足的小康生活,但我们都不会忘记是怎么走过来的,也不应该忘记。要不是先辈先烈们的无私付出,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不管怎样变迁,东寺坡都是我永恒的魂牵梦萦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