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鸡枞

拾鸡枞

孙洪庆

在野生菌大家族成员中,最让人们喜爱的莫过于鸡枞了,食用它不必担心中毒,还因鲜美独特的味道居野生菌之首,誉为山珍,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由于量少质高而价贵,一般人只能望而却步,偶尔食之,解解馋而已。哪像我们儿时在小龙潭小寨街那样,随处都可拾到鸡枞。在鸡枞生长的季节,让我们尽情地拾个够、吃个够、欢乐个够!

◇山珍鸡枞(马文卫 摄)

在一阵雨水一阵阳光滋润而温暖的季节里,田埂边、苞谷地里、松树下……许多地方都会长鸡枞,有的甚至长在了房前屋后,让人伸手可得。

拾鸡枞成了男女老少人人皆会的手头活。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那些拾了鸡枞还要赶回来挣工分的庄稼汉们,鸡叫头遍(那时没有钟表、电灯)就摸黑起床,身背着背篓,里面放着一小梱烟秆、向日葵秆等用于照明的柴火,腰别镰刀,在时隐时现微弱月光的相伴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道上,赶往鸡枞出没的地方。谁都以为自己最早,可还是有比自己更早的人,不一会,一批批不约而同的人就齐聚这里,他们中大多数人手持火把,只有绝少的人用得起电筒,在酷似萤火虫亮光的引领下,你来我往,不知疲倦地穿梭在这片空旷开阔的田野上,夜色未褪,星光闪烁,呈现出一派众人争拾鸡枞的壮美景象!最早拾到鸡枞的人无不得意地向他人展示“战利品”,使一时没有拾到的人有些气馁。可别急,“好戏”还在后头呢!拾鸡枞如同人生一样,何必刻意去追求。千人有千份,万人有万份,只要你努力了,必定会拾到属于你的那份。对于具有丰富拾鸡枞经验的人来说,总是不慌不忙镇定自如,他们不但知道鸡枞的出处,更是凭着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闻到鸡枞散发出来的奇特馨香,寻着香味去,可以拾到很多的鸡枞,让人们羡慕不已!

那时我们还小,平时只能利用上学放学经过的路边及放学后割猪草、浇菜水等干农活的空闲时间在附近拾,见别人拾到很多鸡枞,总是心有不甘,愤愤不平。

暑假到了,正是鸡枞生长的旺季,老家后山的那片松林,是我们常去的地方。松林外有一塘清泉叫“泥鳅井”,那可是周围人畜的饮水点,后面松树林里不但鸡枞多,还能拾到其他菌子。

一大早,吃下奶奶端来的一碗炒鸡蛋饭,衣兜里装着一块红糖当干粮,与三四个同学一起高声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歌声多么嘹亮”的歌曲,意气风发地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行走,不觉到了泥鳅井。我们依次爬下身去,“咕咚、咕咚”地把井里的水喝够,神气十足地钻进松林里。大家东游游,西逛逛,分别用一根小木棍拨开树丛,挑起树叶松毛,认真仔细地到处寻找。不一会,无意间竟到了我们常去的“响洞”口,向高深莫测的洞里扔几块石头,听着石块撞击洞壁发出的“叮当、叮当”的美妙声音,十分有趣。

饿了、困了,啃几口红糖,舒舒服服地躺在铺满厚厚松毛的松树下,眼望蓝天白云,耳听虫鸣鸟叫,身下似乎还有鸡枞拱土的感觉……

晌午时分,我们背着拾到的一篓、半篓鸡枞及大半天收获满满的喜悦和欢愉,唱着《打靶归来》的歌曲,喜笑颜开地回到家。

拾回来的鸡枞,够一家人忙活一阵的,但都会得到分门别类地处理——嫩的凉拌或煮汤,一部分青辣椒爆炒,一时吃不完的和老鸡枞一起炸成鸡枞油,特香且可常年食用。不管用什么方法加工出来的鸡枞,不但具有鸡肉般的香甜可口,还有着一种独特的山野奇香,香得妙不可言,一口下肚,回味无穷!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到了两鬓染霜的年纪,但儿时故乡拾鸡枞的欢乐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永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