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字 性本真
“黄老师画画我写字,在墙上、黑板上、纸上写。做布标、会标,要先在纸上写,再用剪刀剪好,粘在布面上。跟着黄老师学了不少东西。”说到这里,看得出他是真正的轻松和愉悦。
他说,1969年6月,红河州举办全州轻工成就展,开远推荐他设计开远展室。不久全省轻工展在昆明翠湖边展馆举办,他被派到昆明参加红河展馆筹建,直到9月才回开远,随即被调到样板戏学习班。演《沙家浜》时,由于布景、灯光跟样板戏里的差距太大,领导着急问有没有人能做。他说他试试,便到昆明滇剧团看《沙家浜》演出,把舞台上的舞美置景记在心里,回来回忆着做,大家一看,都说“像样板戏的了,可以了!”之后到州上参加教育系统7个县市的《沙家浜》文艺汇演,开远的从表演到舞美都得到一致好评,得了第一名。那时,开远文工团还编排演出了《家》《啼笑因缘》等大剧,舞美、灯光都是他负责,他的女儿还在《家》里饰演了小少爷。此后,他成为专业的幕后工作者,一个人承担了舞美、灯光工作,一干就干了13年,同时还兼任了11年的会计。能干、会干、肯干、苦干、巧干的人,在哪里都是宝贝!
1983年他调进市政府办公室,大大小小会议的会标、会议公告、办公室标牌、人事任命书及奖状荣誉证书上的字和工作证的姓名等都是他亲笔写,有的是亲手做。他说,有的墙体字,有一两米高,先勾出字的轮廓,再涂色。
◇“开远记忆”里王光第刻书的牌匾(蔡维丽 摄)
1986年,他和家人在家里做锦旗、刻匾牌,母亲和妻子就是他最得力的帮手。2014年9月,开远市修益书社成立时,挂在门头的匾牌就是请他帮做的,风吹日晒近十年,至今完好无损。“我家做的锦旗,最有意义的是为南海舰队开远舰做的那一面。刻制的匾牌就多了,市委、市政府、部队、企业、商店等单位、个人都找我做,算下来有1000多块。”他说,一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九中心医院做好挂牌后,一个部队首长称赞说不愧是“开远第一笔”!说到刻字,他翻开几本相册,一幅一幅指着介绍,眼睛里闪着自信和荣耀的光芒,我也由衷地赞叹不已。
“写了这么多年的字,做了那么多的布标,刻了那么多的匾牌,我唯一只写错过1笔,还是遗憾呢。”原来,2000年时他的爱人患癌症做手术,他连天连夜守在病床前。一天接到市政府办电话要做烤烟现场会的布标,他赶回办公室写好做好。等挂出来时才发现“烤”字别扭,问边上的同事才知在最下方竖折折钩处多加了1横。“好在是写好剪下来粘上去的字,容易改。不然,出大事故了。”我听得出他的内疚,也理解他的遗憾。认真了一辈子的人,偶尔一点点错误都是自己不能轻易原谅的。
他1974年荣获“县级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荣获开远市第一届“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荣获开远市第二届“道德模范”称号,还有许多奖状和证书。这些荣誉的背后,就是他的几十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和吃苦耐劳的真实写照。
文章开头提及的衣服,他说每年大概要穿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