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工厂那些流逝的岁月

开远工厂那些流逝的岁月

王 芳

多年前,一位云南知名作家跟我交流过小说的工厂题材。我钦佩于他没有在工厂待过,依然能写出那么好的工厂题材的小说。他提醒我在工厂长大成人,不能浪费这么好的资源。时隔多年,他的话依然在耳边盘旋,对我既是鞭策也是鼓励。

在开远西南路上,坐落着一座工厂旧址。那是曾经的开远发电厂,如今静静伫立在老工业城市开远,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故去的岁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其中的酸甜苦辣。如今已经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开远发电厂旧址幸好被保护下来,才有我今天重返的感慨万千。

◇开远发电厂旧址一角(刘家有 摄)

烟囱是工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个庞然大物见证了工厂的荣辱兴衰,就像主心骨一样镇住工厂的岁月变迁。小时候,我在开远水泥厂的土地上,总是要昂着头才能打量垂直的烟囱。没有人跟我解释烟囱的由来,模糊地知道烟囱是为锅炉之类的物体烧出来的热烟或烟雾提供通风的结构。这个庞然大物就像大山一样横在我心里,我常常会浮起一些念头:父母把青春岁月奉献给工厂,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沉默地走到中年,最后在工厂退休,也许只有烟囱看在眼里。我呢,读完书之后,也要回到工厂吗?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烟囱的排放治理得到很大改善。以前是黑烟滚滚,逐渐发展为青烟甚至是无尘,烟囱从一个单调的垂直建筑物被美化成今天的彩色烟囱。当我走进曾经的水泥厂,看见伫立在眼前的彩色烟囱,突然变成工厂焕然一新的见证,有种想鼓掌的冲动。

走进开远发电厂旧址,就像一本老书一样摆在我面前。10多年前,这里被称为红电,也是一处休闲胜地。我怀着女儿的时候,经常在母亲的陪伴下来这里散步。看着那些年代久远的旧厂房,回忆很小的时候和伙伴们跑来隔壁工厂玩耍的情景,一幕幕闪现在脑海里。母亲会跟我讲很多她儿时的趣事以及难忘的青春片段,娘俩手挽手说笑着竟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可以说,这块土地也是女儿的“胎教”之地,虽然春夏之交的树荫下蚊虫甚多,还是阻止不了我们来此一游的兴致。自从生了女儿,我的工作有了变动,很少有时间回来看看。多年后孩子长大了,只要到凤凰花开的时节,我都会带女儿去滇南发电总厂礼堂前欣赏老树花开。虽然孩子不在这里长大,却有熟悉的感觉,甚至跟我开玩笑,好想回到很小很小的时候,撒着欢儿在这里到处乱跑。而我,一个人站在工厂的老时光里静静怀念,怀念一去不复返的纯真年代。我嘱咐女儿,以后学成之后,一定要回来这块土地上看看,这是你母亲的“老根据地”。但愿那时的凤凰花开,依然艳丽如昔。

◇开远发电厂旧址一角(蔡维丽 摄)

工厂旧址里的另一景观便是一排排宿舍楼,也称青工楼。那时候的工人,大多是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男子,也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工。就像老电影里的场景一样:或是穿着工作服三五成群从车间下班,或是抬着口缸去食堂打饭,或是在急匆匆赶往澡堂的路上,或是悠闲地换上新衣骑着自行车哼着小调回家。如今,走在曾经的小道上,流逝的工厂岁月以及热腾腾的画面在眼前晃动,没有刻意制造也没有表演成分,而是最好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