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狮子山
蔡维丽/文图
几次走进狮子山,葱郁的林木、雄峻的峭崖、幽静的古寺深深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狮子山,又名狮云山,位于云南省开远市小龙潭镇人民政府北面,海拔1658米,因山形酷似一头卧狮而得名。
狮子山腰坐落着一个小村庄,就叫狮子山村,我曾多次走进狮子山。村子背靠风景隽秀的狮子山,可以聆听古寺悠远的钟声;面对煤海放歌的小龙潭坝子,仿佛可以领略到1500万年前腊玛古猿喧闹嬉戏的场景;村前可以观赏到粮果飘香的田园风光,体验种菜摘果的农家生活;村旁可以听到隆隆的推土车声,观看气势恢宏的现代化煤矿排土场;村中一股常年流淌的清澈龙潭水,仿佛讲述着这里古老的故事……
◇小桥流水遗址
据说,村背后原有一片占地数百亩的古寺庙建筑群,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六年(1751)两次重修。自山顶至山腰分层次建有酒仙阁、观音阁、关圣宫、云峰塔、龙王庙、天君阁、寂照庵、武当塔、吊脚楼、韦陀阁、归圣寺等11座建筑以及石匾、碑刻多块。历经沧桑,狮子山的这些庙宇、楼阁大部分已不复存在了,现今只留存有人们通称的上寺、中寺和下寺这三座寺庙了。
◇龙形酒桌
◇耸立的石壁
在悬崖之上的上寺中还留有一个顶寺遗址,即酒仙阁遗址,如今已无建筑,但岩石上雕刻得很精致的龙形酒桌还在,令人叹为观止。
中寺坐落在上寺下一块稍平缓的山腰间,掩映于密林之中,包括武当塔、龙王庙、老君阁、寂照庵等建筑,清朝咸丰年间丙辰事变中毁于兵火。如今这里还留有少部分庙宇,同时还有小桥流水遗址和神奇的石洞、石槽等。曾居住在这里的僧人释惟心介绍,通过小桥可以到达的那个独石上有一口井眼,曾经多次漫出水来。于是他就在这口井上面盖了一座小庙,这口井位于小庙的后石头墙上。
小桥旁边还竖立着另外一堵嶙峋石壁,上面刻有“直上蓬瀛”“洞天福地”“顶接云霄”等三幅壁匾,分别凿于“光绪丙申”“宣统己酉”“民国××”。石壁前面荒草中,躺着两块一米有余的巨石,石上镌凿着深近50厘米的小水池,左池呈半圆形,右池呈圆形,具体含义也许跟古代“阴阳五行说”有关吧。
下寺就是位于狮子山村中的归圣寺,始建于明泰昌元年(1620),寺名取“布沼全坝众心归一”之意。清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六年(1751)两次重修。此寺现存前殿、大殿,均为三开间硬山顶木结构,左右配殿各三间,大殿塑三尊佛像,香烟缥缈。此寺曾吸引无数游人,并留下不少诗书墨宝。可惜的是,这些墨宝经历史的洗磨大部分已荡然无存,现今寺中尚藏《狮云山常住碑记》《重修归圣寺功德显名碑记》《朝山会负碑序》及尹壮图《狮山游记诗》等碑记。1983年归圣寺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2005年先后两次修缮。
走进狮子山,犹如置身仙境,顿感超凡脱俗。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及石刻遗址,是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这里曾有过宗教文化的鼎盛时期,承载着悠悠岁月里的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