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花子”成了“修车匠”
少年时,陈宏伟痴迷于篮球,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个“球花子”(花子,本地话,意为特别痴迷于某件事)。原地起跳可达1米,爆发力强,技巧也好,学习之余大多时间都在打篮球。一次偶然的机会,队友们发现他双臂伸开可达1.85米,超过他1.73米的身高,而且他的手指长、手掌大,单手抓球都是很稳的。上三步篮时可以连过三人,身轻如燕像是飘着一般。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羊街乡红土寨下乡,1976年底逢“云贵川贫下中农篮球比赛”,他们球队代表开远大庄公社参赛,球队里有3名知青,都是铁中的球友,其余是贫下中农队员。从县里初赛的第一名,到红河州赛的第一名,再到昆明参加比赛,当时已是1977年2月初,昆明相当冷。省体工队的教练在红河州看过他们打球,才到昆明就要他们与省体工队二队打一场,后来考虑到他们疲惫不堪,改为第二天打,结果省体工队输了25分。调赛打响后,陈老师他们连连获胜,却输了一场最不该输的比赛,最后3分之差以第五名的成绩收场。1987年全省首届电力系统篮球比赛在大理举办,市电力公司全州比赛取得第一名,大部分主力队员组成州代表参加省里比赛。当时他因参加成人高考,没能一起去大理,谁知第一场比赛就输了。加急电报来了,他连忙坐夜间火车到昆明再坐班车去大理参加比赛。
1977年参加高考,陈老师一直想考体院,那年接到通知被告知文化分考了227分,差230分的录取线3分,但因不知道要加试体育,这成为一件憾事。参加工作后进行文化补课考试,规定如果参加过高考且分数达到一定标准可以免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发现,在当年的高考档案中他名字下的高考分数是两栏,一行是227分、另一行是248分。当时工作人员解释说是才恢复高考有些乱,把分数给整错了。真是阴差阳错,世事弄人啊。
也正是因为球的缘故,1978年招工时陈老师最终被分配到县车队,做了三个月的汽车货箱后学习修理发动机。当时没有什么书籍可参考,只得坐小火车到昆明买书,在小西门新华书店买了许多工具书。他毫不遮掩地说,他修理发动机当时算得上“牛”的,1981年还到驻地部队的修理连讲过课,修理过昆明牌、红河牌、解放牌的车。那时,工作之余就打球,并与县车队同时参加工作的一名女青年相恋了,结婚前自己用三个月时间打了一套家具,日子过得充实而有节律。
他说,从小父亲就教育他们要掌握一门手艺,“天干三年饿不着手艺人”。那个时期,他包里的“标配”就是装一张白纸、一支钢笔、一卷钢卷尺。工作有空闲时,就写写画画,钻研技术。他动手能力极强,对感兴趣的事都要试一试。高中毕业时因为看到其二姐夫做家具,他自己也就跟着试了试手脚,第一个作品是给自己三姐打的床头柜。直到今天,从家居花园设计、制作,到“阿宁蛮书画院”的一些陈设物件,都是自己动手来做。“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在缓缓地叙述中,能感觉到陈老师身上散发的强烈自信,把什么都做到最好就是工匠精神,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大胆创新,这就是他在书画道路上打得最坚实的基础吧。在“匠气”之外,又能感受他的浪漫与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