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通灵村

炊烟袅袅通灵村

孙 艳

◇通灵村一角

要在脑海里找一幅最美的乡愁画卷,莫过于村庄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在开远,要找一个最能唤起乡愁的村子,莫过于通灵村。

通灵村位于开远城南大约5公里处,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全村方圆约1平方公里,东靠青龙山,南接南洞风景区。南洞河、东沟从村前流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盛产蔬菜、水稻、蜜桃等。

从凤凰生态公园出发,顺着新修的带状湿地公园景观路,大概走二十分钟,通灵村就在眼前。

走进六月的通灵村,犹如走进一首美丽的田园诗里。依山而建的村庄错落有致,一幢幢农家别墅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雅致清幽。即使是最没有诗意的人见了也会诗兴大发,吟上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而村前的青青稻田、菜圃鱼池,更是让人不禁憧憬着秋天“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丰收场景。

通灵村的美丽是如此生动自然:清澈的小河缓缓地流过村前,几只白鹅在水面上“曲项向天歌”,让久居城市、远离自然的人们忍不住停下脚步,似乎幼时读过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在耳边再一次响起。河边嬉水的孩童欢声雀跃,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水车吱吱呀呀,榕树上的蝉鸣声声,为美如画卷的通灵村增添了一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和谐、灵动之美!

而最吸引我的,还不只这些。让我流连忘返、痴迷沉醉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那份宁静、闲适、从容的幸福感。通灵村的美丽是用眼睛可以看到的,而通灵村的幸福宁静则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美丽的通灵村是一幅淡雅清新的画卷,愉悦了我们的视觉;幸福宁静的通灵村是一碗香甜醇美的鸡汤,给予人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通灵村的幸福是由内而外透出来的:村前平坦宽敞的道路,干净卫生的公共厕所;家家户户屋顶的太阳能、厨房里方便干净的沼气灶;乡村书屋、篮球场、露天舞台;村边东沟旁生意兴隆的农家乐菜馆,新打造的带状湿地犹如自家的后花园……这一切,都实实在在、明明白白地化成通灵村人脸上那自信满足的笑容。

漫步在通灵村,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之处都能让你感受到通灵人的幸福:整洁的屋舍、各家门前独具匠心的庭院布置,门口停放着的摩托车、小轿车;溪水边穿着打扮得时尚靓丽的浣衣姑娘身上流露出来的自信和美丽;树下乘凉的老人脸上的安详;孩子们在阳光下无忧无虑的笑容……

◇2010年刚刚兴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时的通灵村

这一切,不禁让我想起《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情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种种情形与通灵村不乏相似之处。但细细比较,二者本质并不同。

◇通灵村大水车

陶渊明笔下的古人是为了躲避苛政和乱世才走进世外桃源,找到了一份“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样的幸福带有消极、虚幻的意味,注定只能是古代文人“乌托邦”的想象。

而通灵村的人们则是因为生活在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沐浴着乡村振兴的阳光,才拥有了这份幸福宁静的生活。两者相比较,通灵人的幸福,有着更坚实的基础、更有力的保障、更丰富的内涵。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用来抚慰我们一颗为生活颠沛流离的心;也许,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村庄,用来寄托我们无处安放的乡愁。

那么,选一个宁静的午后,到通灵村走走吧。闻一闻草木清香,听一听东沟水潺,看一看炊烟袅袅,尝一尝农家菜肴,你会觉得,记忆深处那萦绕不去而又无法留住的乡愁啊,仿佛就在眼前、就在此刻,真实而鲜活地包围着你,慰藉着你的身心。

(本文图片 廖福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