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憨五”
郝泽生
2008年6月,当我知道“憨五”去世的消息,已经是“憨五”离世数月之后的事了。
2006年,因已多日不见“憨五”的踪迹,向他人问起,才得知“憨五”已在小龙潭敬老院颐养天年,当时的心情可以说是既喜且怅。“喜”是因“憨五”终于有了安稳的归宿,“怅”则是想到从此街上再难见到“憨五”的形象。我想,多数认识“憨五”的人都会和我一样的心情吧。
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憨五”姓甚名谁,至于生辰八字、族谱宗属更是一无所知。问起周围的人,大多也是一脸茫然。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远老街一角(潘健 摄)
认识“憨五”,还是我在开远一中念书的时候。“憨五”的家大约就在原开远一中附近,因此校园中经常会看见“憨五”的身影:大大的脑袋,憨厚中带着点木讷。自认为天资聪慧的开远一中学子(自然也包括笔者)因此会经常拿“憨五”开玩笑。而“憨五”对学生们的取笑(有时甚至是恶作剧)却很少发怒,偶尔回上一句嘴,也经常叫人忍俊不禁。终于有一天,“憨五”极慎重地对我们宣布:“以后不准叫我‘憨五’了,人家要结婚了!”
此后,我们走上了社会,而“憨五”也迫于生计逐步远离校园。为了填饱肚子,“憨五”以苦力为生。不论寒风苦雨,还是酷日当空,人们都可以看见“憨五”身背一根扁担,蹒跚在街头巷尾。据说,“憨五”所在的生产队曾两次给“憨五”买了辆三轮车,作为他谋生的工具。所以,我的脑海中至今还保留着“憨五”宽阔的额头上冒着油汗,意气风发地蹬着三轮车的形象。不幸的是,两辆三轮车都先后被盗(小偷太可恶),从此“憨五”便与扁担麻绳为伴直到“退休”。正是因为这种形象,慢慢地,“憨五”也便有了“开远骆驼祥子”的雅号。
有活计的时候,“憨五”是从不吝啬力气的。然而,由于交通、搬运工具的日趋先进,“憨五”的力气经常没有地方可使,因此有时便会看到“憨五”或身背扁担,拖着疲惫的脚步,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走;或是怀着淘出“金子”的梦想,在垃圾桶中翻腾。但面对智商高出自己几倍,且身手敏捷的“拾荒专业队”,垃圾桶中也实在难有所获。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然而,穷困潦倒的“憨五”却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仅从来不偷不抢,而且从不干“牛二”般撒泼耍赖的勾当。他虽并不拒绝施舍,但从不跪地乞食,时不时还会表现出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一次,“憨五”的一个亲戚在饭馆吃饭,见“憨五”路过,便叫他进来,打了一碗带菜饭递到他手上。但“憨五”执意不肯就座,而要端着饭碗到外边蹲着吃:“我脏巴巴的,别个看着会倒胃口。”
虽然“憨五”的外表看上去有点脏,但正经地谈起“憨五”,口碑却是出奇的好。以至于有一位户籍民警竟感叹说:如果要评开远的好市民,他会首先投“憨五”一票。
“憨五”有些智力低下,这也是“憨五”之称的来源所在,但其实“憨五”有时并不“憨”。一些自以为聪明的男女,在取笑“憨五”的时候,常会被“憨五”出其不意的反击弄得不知所措。据说“憨五”还会下象棋,在路边的棋摊上观棋时,时不时还会支出与他的外表和称号极不相称的妙招。而“憨五”的一些经典语言,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开远式幽默”的来源之一。
如今,“憨五”已经离我们而去十多年了,但“憨五”的形象却还不时浮现在我(大约也包括不少市民)的脑海中。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开远城市生活主旋律的今天,也许在一些人眼里,美丽的城市再不能容纳“憨五”一样外表有些脏的形象存在。但我认为,“憨五”自食其力、忍辱负重、遵纪守法、诚实善良的精神形象,却是我们这座城市所必须保持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