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营镇八家村委会迤马邑村村民属于壮族支系侬人。

民间有一说:壮族占水头,苗族占山头,果然如此。这个村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才挨近村头就映入眼帘的一池清水,一方是高高的、坚固的堤坝,其余则青山合抱,自然天成,静谧清幽。

22岁就从文山州砚山县稼依阿舍村嫁到该村的陆姓阿嬷,如今已有86岁。她说,以前的衣服是土布,用植物煮水染成深蓝偏黑的布料,在太阳底下折射出隐秘的光(感),男装颜色更深更偏黑。

女装包头的发带最为费工。用五彩缤纷的花线绣上抽象的凤凰尾羽、荷花、玫瑰花、鱼等图案,做成长长的发带,一道一道缠在盘好的发髻上,以示丰收喜庆、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出入平安。

◇壮族妇女

我在丘北工作时,见过壮族支系沙人缠发带,没有点技巧还真缠不“抻拖”(方言音,利索),走不了几步路头发就散开了。

长及脚踝的百褶裙不绣花样。为方便行走和劳作,要把前面裙布撩起别进腰带(靠左),后面的裙布用手顺势一提别进腰带(靠右)。“后面既点叫己来,细不细呛公鸡尾巴? (方言音,后面这点翘起来,是不是像公鸡尾巴)”我一边用曾经模仿过的民族音汉话与她们交流,一边动手把一个阿嬷的裙子后别起来,引得身边人哈哈大笑。老实说,用民族音讲出的汉话,的确温婉动听。

这两个年纪与她相仿的老姐妹,身着相对传统的服饰,说是早些年就穿的,平时也不拿出来穿,留作纪念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布料,没有人手工缝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