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凤珍的村

牛凤珍的村

◇卖苞谷的牛凤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周末的1909广场,早起健身徒步的人群里,偶尔会遇见手里大包小包拎着沉甸甸各式蔬菜却一脸满足的人,越接近仁者村,这样的人越多。

才走过铁路,扑面而来的是乡街子的火爆热闹,人来人往间,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排满了乡村道路的两边。76岁的牛凤珍阿奶坐在自家门前的苞谷摊前熟练地撕着苞谷。

牛凤珍阿奶家就在村口,面朝凤凰生态公园的大片花海,入目便是四季常开的应景鲜花。乡街子热闹起来以后,阿奶的儿子李明辉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到家,把大门打开,开了“仁者故肴小院”,主营铜锅鳝鱼、小锅米线等各式早点,因为位置好、味道好,生意很好。

苞谷是嫁到卧龙邑村的女儿一大早到地里现掰来的,非常新鲜。遇到买苞谷的,双方讨价还价一番后,适合的就成交,不合适的阿奶又低下头继续撕苞谷。若是遇到熟人便聊上几句,临了不忘热情地招呼着让熟人拿些回去尝尝,遇到算账算不清等问题,阿奶便转身一路小跑着到院子里大声呼唤正在卖早点的孙女出来帮忙,那精神头一点看不出实际年龄。

“过去仁者村地处偏僻,菜都是背到很远的城里去卖”,说话时,阿奶手上的活一直没停,接着又补充道,“过去卖菜是为了讨生活,现在卖菜是打发时间,还可以帮帮儿女。”停了一下,阿奶不忘推销自己的苞谷:“买点吧,你看多好。”声音里带了些许撒娇的意味,可爱都写在脸上。

◇仁者村自发形成一条菜街子(蔡维丽 摄)

如果问,开远最美的村庄在哪里?开远人会说:仁者村;哪里的鳝鱼米线最好吃?开远人会告诉你:仁者村;周末到哪里赶街买菜最新鲜实惠?开远人会告诉你:仁者村。

坐落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凤凰生态公园内,背靠凤凰山,面朝凤凰湖和凤凰湿地,右面是大片的花海,左面是南洞河带状湿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被“一山一湖两湿地”妥妥地环抱着,仁者村是最能够找到乡愁的地方。

百年滇越铁路从凤凰山与村庄间穿行而过,火车汽笛声在半空中回荡,东沟水在村中静静地流淌,除了灌溉农田外,傍晚或清晨,村民照例将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拉到沟边清洗,屋子里村民聚在一起聊着家常,忙着将刚从地里收回来的时鲜蔬菜整理捆扎,街道上打招呼闲聊的声音在回荡,时间仿佛定格在那个瞬间,一百多年来从未改变。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里的这句话最能贴切地表现仁者村的境界。

依托凤凰湖片区“城乡一体”整体城镇化建设,仁者村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绿美村庄建设,完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开展卫生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秀美的村庄逐渐与周围美景浑然一体,园中有村、村中有景,遗世而不孤,闹中可取静。

走进村子,村内道路提升改造为健身步道,新建的房屋错落有致,街道墙面彩绘妙趣横生,萌宠牲畜有农村特色又灵动可爱,一路上小桥流水,东沟边的石板路曲径通幽,家家门前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鳞次栉比的农家乐为这块世外宝地添了几分烟火气。

最初的农家乐只是为早晨穿过公园徒步滇越铁路的爱好者准备一碗鳝鱼米线,由于味道纯正,早点种类逐渐丰富,渐渐地,黄昏日暮时,开远人呼朋唤友围坐农家乐在美景中享受美食成为时尚,也成为招待远方贵客的网红打卡地。

早点生意日渐红火,开远人历来喜爱赶乡街的情结从未中断,村里闲不住的阿婆阿婶看到商机,拿些自家种的时鲜蔬菜到早点铺门口摆摊,图的是自家种的菜成本低,又是家门口的生意,做着方便,人来人往中与认识、不认识的人说说话,在争斤论两、讨价还价中体验别样的放松和随性,一天的时光很快就打发过去了。

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乡街子主打一个物美价廉,购物体验感极佳,渐渐地,到这里买菜的人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附近村子和周边县市的农户或商贩闻讯前来,乡街子越来越热闹,卖菜的、卖肉的、卖水果的、卖水产品的、卖日用小百货的……商品应有尽有,乡街子里偶然的惊喜令人乐不知返。

这热闹的乡街子,每一个收获满满的买菜人背后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美食可以抚慰世间疾苦,是治愈疲惫生活的良药。即便什么也不买,到公园里赶乡街,在天蓝地净、鲜花簇拥的环境里看看充满斗志的人群,看看颜色鲜活的蔬菜,看看味道甜美的水果,看看不知名的小商品,逛一逛这人声鼎沸的乡街子,都非常治愈。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让仁者村备受瞩目,红火的乡村旅游、美食体验、健身徒步让仁者村未来可期,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开始返乡,嫁到别村的姑娘将自家种的菜背回仁者村来卖,沿街的村民家家户户打开大门做起生意,市民和游客乐意到这里感受淳朴的乡风民俗,周末到仁者村吃早点赶乡街成为开远人携家人和外地朋友“打卡”的必选项。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仁者村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村庄文化,实现了商贸兴村,乡村振兴让这里成为梦想中的家园、理想中的健康生活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