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 食

饮 食

建厂初期,解化厂的创业者除昆明第三步兵预备学校全体官兵集体转业外,还有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军、43医院等其他部队的转业人员、全国高校毕业生及面向社会招收人员,职工来源涉及全国各地,横跨东西南北,不仅口音繁杂,南腔北调,生活习俗不同,在饮食上也有很大差异。为方便职工家属的饮食起居,解化厂建有专供职工早、中、晚、夜餐的一食堂、二食堂、三食堂、中心食堂、回族食堂和倒班食堂,分布在厂区和生活区。倒班食堂是24小时营业,确保上中班、夜班的职工随时都可以吃到温热可口的饭菜。每年大检修期间,所有食堂则在中午和下午定时用汽车把饭菜送到检修现场,方便职工就近吃饭。送饭点回族和汉族的饭菜分开,品种繁多,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对于检修忙不能来打饭的职工,食堂派人直接送到车间。为满足来自四面八方职工的口味需求,食堂厨师们结合南北区域的饮食特点,集思广益,潜心研究,自创食谱,做到荤素营养搭配,满足职工的口味需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减少运营成本,自建米线房生产米线;自建烤酒房酿白酒;在农场养牛,开荒种地种植蔬菜、水果,解决职工食堂原料所需,改善职工伙食。职工食堂的售卖品种除米饭、肉类、蔬菜等主食外,还有米线、面条、包子、馒头、荞糕、窝窝头等杂粮品种。其中,倒班食堂1毛5分钱的过桥米线、1毛3分钱的炸酱米线是很多解化人难以忘怀的美味,下中班、上夜班的职工交接班后,除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宵夜外,还要外带一份回去与家人共享;厂里的小孩每天吃完晚饭后,三五成群聚集在生活区嬉戏游玩,玩弹珠、跳房子、滚铁环、丢沙包、跳绳、跳皮筋、绳圈、玩“打死救活”等游戏。孩子们时而静若处子,时而动若脱兔,疯玩的队伍中呈现的是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玩到晚上9点多肚子饿了,一帮帮小孩就会相约去菜市场吃烧烤、吃越南小卷粉,再到倒班食堂吃上一碗过桥米线,撑到肚子都弯不下去才回家睡觉。中心食堂的小炒肉4毛5分钱一份,比宣威小炒肉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人感觉怎么吃也吃不够,小孩更是希望天天都过年,这样就天天都能吃小炒肉了。而我最期盼的,则是每天下午四五点时,农场的大伯头戴草帽,摇着铃铛,用推车推着农场刚挤的新鲜牛奶到生活福利区售卖,1角钱装满老式不锈钢圆形提子一大提,还没煮就闻到阵阵奶香味扑鼻而来,让人不停咽口水,到如今喝牛奶已成寻常事,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这是一辈子都难以割舍的情怀。

◇大检修期间食堂送饭到现场(王典 摄)